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对话——西方文学与音乐之关系初探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外国文学网 李征 参加讨论

    内容摘要:西方文学与音乐的结合源远流长,上可追溯到古希腊的崇拜仪式,下至当代的诗歌与音乐创作。文学家、音乐家常常将想象的触角伸向自身所在的领域之外,透过其他艺术寻找新的灵感源泉。一方面,音乐为文学、诗歌插上翅膀,在世界各地传播开来;另一方面,音乐艺术又大大启发了文学家的想象,进而使音乐在文学作品中焕发出异彩纷呈的新的生命力。本文旨在使读者对西方文学与音乐之关系从总体上有所了解并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有所认识。
    关键词:文学;音乐;结合;借鉴;影响
     
    司汤达说过:“文学和音乐都是人类心灵的画卷”。自古以来,文学、音乐、艺术之间的交流、结合与互相启发就极为广泛而丰富。在古希腊时代,诗、乐、舞三为一体,尤其体现在对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崇拜仪式上,表现为对酒神的敬畏与歌颂,被认为是后来古希腊悲剧和喜剧的雏形;在中国,最初的诗歌也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墨子•公孟》中说,“儒者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弦《诗三百》,诵《诗三百》”,即说明《诗经》既可以用来歌唱、舞蹈,又可弹奏、吟诵。《诗经》的三部分风、雅、颂之名都来源于音乐:“风”指声调、曲调,“雅”即正,周代人将纯正、符合音律的乐声称作 “雅乐”,“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颂歌。《诗经》中大量使用的重章、叠句也反映出对音乐表演的考虑。
    音乐与文学相结合的例子不胜枚举,而二者之间的碰撞与互相启发则更凸显出创造性意义。如,众所周知,中西音乐的最大差异、根本的分水岭在于西方在中世纪出现了多声部的复调音乐,而中国音乐除少数民族音乐以外的音乐基本一直都是单声音乐。那么,西方复调音乐是如何产生的呢?这就与西方文学的发展存在巨大关联:在中世纪盛期,也就是12、13世纪,在当时作为欧洲文化、艺术、政治中心的法国,骑士文学蓬勃发展,充满人性力量的骑士爱情诗(如《兰斯洛或囚车上的骑士》)取代尚武题材的英雄叙事诗(如《罗兰之歌》)成为文学中的主流。而诗歌在当时都是可以吟唱的,主要通过法国南部的游吟诗人(troubadour)与北部的游吟诗人(trouvère)传播开来,而后,骑士爱情理想与对圣母的宗教崇拜发生融合,于是一支表达爱情的世俗旋律常被与一支圣咏旋律交织、组合起来,如此,复调音乐便从巴黎圣母院乐派 开始在欧洲真正诞生并繁荣起来。稍后多声思维又影响到绘画艺术,在15世纪出现了复调性质的绘画作品(如贝莱索的《圣德尼的殉难》),从而使“在同一艺术构思中表现不同时间发生、内容不同的多个元素” 成为中世纪盛期艺术创作的精髓,奠定了西方艺术纵、横向思维相结合的传统。
    在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发生科学与艺术革命,拉开现代欧洲历史的序幕。在这一时期形成的欧洲人独特的世界观和思想体系推动了文学的进步。此前13世纪欧洲发生的黑死病几乎夺去了1/3欧洲人的生命,使得欧洲人越发感到生命的珍贵,因而产生了“要享受人生”的强烈信念 。于是更加热衷于追求城市及生活空间的艺术化,诗歌、文学、音乐、绘画和建筑都寻找新的表现方式来表现人的思想与情感。同时,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历史上音乐对文学影响最深入的时期之一,当时几乎所有诗人都与音乐家保持着持久的联系,甚至他们本人就是音乐家,他们的诗歌受到音乐的深刻影响。从但丁到七星诗社,从长诗《神曲》到龙沙 的爱情系列诗集 ,音乐的影子或明或暗,无处不在。正是基于诗歌与音乐的完美结合,龙沙凭借其诗歌内在的音乐性以及韵律与节奏的和谐之美将文艺复兴时期的法国诗歌推向顶峰,他对法语诗歌写作原则的实践与总结对后世法语诗歌及法国语言的审美追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到了浪漫主义时期,各门艺术在美的旗帜下汇聚。“整体艺术”理念得到持续的传播与拥护,文学家、音乐家、画家在沙龙中汇聚、集结,在对艺术的讨论中思索,在互相启发中透过其他艺术寻找新的灵感源泉。如,“司汤达的作品无论是自传、小说,还是论文,没有一部不涉及音乐” 。他浓墨重彩地表现了作为当时欧洲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生活百态,音乐在其小说中不只展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装饰性细节,同时还在人物与音乐的关系中表达作者的内心感悟。此外,司汤达认为音乐使人产生的愉悦源于音乐的抽象性,源于音乐不借助于任何色彩、形象、文字的直接模仿、描绘而进行表现的特殊性质。他在小说中使用了许多音乐表情术语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在这一时期,音乐被看作是从物质世界里解放出来的、自由的、精神艺术的代表 ,耶那浪漫派小组 甚至提出:“音乐看起来是一种最有能力超越物质限制之外的艺术,在日耳曼文艺憧憬中,音乐可以取代属于造型艺术的建筑和雕塑艺术在希腊–拉丁传统中所占有的典范性地位” 。几十年后,法国杰出的诗人、小说家、剧作家、法国文艺先锋派运动的代表人物阿罗里奈尔(Guillaume APOLLINAIRE,1880—1918)发表著名宣言:“我们正在走向一种新的艺术,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音乐对文学起到了导向作用,音乐也将会对绘画起到导向作用。在音乐的引领下,绘画将成为纯绘画,文学将成为纯文学” ,正是对司汤达等浪漫派作家对音乐抽象性的借鉴与思考的回应。
    因而可以说,一方面,文学、诗歌透过音乐家、艺术家进入不同时代的大量艺术作品中,文章开头提到的抒情爱情诗通过尚松歌曲 在西欧传播开来,而《浮士德》、《茶花女》、《卡门》等文学作品则通过器乐音乐、歌剧传遍全球,今天仍被文学家、艺术家不断重新诠释与解读;另一方面,音乐、艺术又大大启发了文学家的灵感与想象,进而使音乐在文学作品中焕发出异彩纷呈的新的生命力!当代的文艺创作雄辩地证实了这一点。在当代,文学与其他艺术之间的碰撞更加频繁与多样化。虽然成衣与快餐已走入大街小巷,但是沙龙文化仍然在法国等国家继续存在。当代为数不多的法国著名诗人中,贾克•普维(Jacques PREVERT,1900—1977,诗人、电影编剧,其很多作品被法国的中学课本收录)的诗歌常是受音乐启发而作,另一位著名诗人伊夫•博纳富瓦(Yves Bonnefoy 1923—,法国诗人、批评家、翻译家)的诗歌则受瑞士雕塑家、画家贾克梅蒂(Alberto GIACOMETTI,1901-1966)的绘画的影响,博纳富瓦本人也写作了不少有关音乐、绘画、诗歌的论文。
    关于西方文学与音乐、视觉艺术的跨学科研究作为文艺学研究的专门领域于20世纪70年代在欧美兴起,并得到持续的关注与发展,法国尤其在近十多年里产生诸多相关的研究成果。而相对来讲,华语圈对西方文学与艺术的关系的研究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本译著,论著、文章更是少之又少。
    概观近年西方学者对文学与音乐之间联系的研究,主要关注后者对前者的启发、影响,逆向的作用为辅。常从以下三个方面切入,进行阐述:
    1、文学家是如何接触音乐的,他们与音乐建立起来的关系及其音乐观的形成过程,包括作家、诗人对音乐的认知、理解与感悟,这也是下面两点的前提与基础;
    2、文学家是如何运用音乐的:譬如将音乐作为带来灵感的主题,将音乐作为装饰性细节的源泉,奠定作品基调,营造诗歌气氛,表现社会环境,刻画人物内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文艺复兴时期,音乐在文学、绘画中特别被赋予传达寓意、象征、暗示的作用。这种情况在《神曲》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3、关于音乐对小说、诗歌写作技术、原则的影响,这一点较前者更为微观与抽象。文学家甚至还对音乐结构产生兴趣,将音乐结构纳入诗歌、小说的创作中,产生了新奇的效果。如米兰•昆德拉在其论著《小说的艺术》(1986)与《被背叛的遗嘱》(1992)中都阐述了“复调小说”观念,并致力于追求“一种多声部小说的新艺术” ,使“复调”这种原本指代一种音乐创作风格的术语 在其小说诗学结构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他的作品中,不同的主线相互交织或者一条主线连着另一条主线,像复调音乐中的不同旋律一样,构成一个交替往复的系统。更加有想象力的是,还有的文学家将创作构思置于音乐体裁的框架下,如法国当代作家让•塔尔迪厄 用奏鸣曲式来支配其作品结构,使其作品极具个性。
    综上所述,西方文学与音乐的结合折射出不同时代欧洲人的智慧与创造性。对文学与音乐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对话的揭示有助于对西方文学、艺术创作进行多角度的审视,从而对西人文艺探索的发展路径有更加丰富的认识与更加深入的把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