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夜航船》作者“破额山人”为沈钦道考(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学遗产:中文版》 宋世瑞 参加讨论

    《夜航船》透露出来的家族成员及亲友信息有:“族长雪洲公”“东昌公”“蓬莱公”“先伯祖冠云”“先叔祖松亭”“雯中叔”“南庐叔”“翠田叔”“翊亭叔”“眉生叔”“寄庐叔”“族兄秋岑”“族兄拙亭”“玉如弟”“见心弟”“侣兰兄”“若敬弟”“予家姻长顾湘南”“霈儿”。经比对,上述《夜航船》六种版本中出现的沈氏家族成员及与作者相关的师友名讳、字号基本相同,不过苏州图书馆藏本在卷一《赏善罚恶》里“震中叔”、卷六《江西章柳人》里“虔中叔”在其他藏本里同处均作“雯中叔”。与《夜航船》所述相合而见于《家谱》的人员有:“雪洲公沈叔煌”“东昌公沈珫”“蓬莱公沈自南”“先伯祖冠云沈彤”“先叔祖松亭公沈光熙”“雯中叔沈学坡”“族叔履桥沈培和”“寄庐叔沈墀”“族兄秋岑沈桂生”等,其中《家谱》的主修人员松亭公即沈光熙与作者关系甚为密切,《夜航船》中有数则如《郁林梦验》等提及二人过从相商事。从《家谱》中的东昌公、蓬莱公、先伯祖冠云、先叔祖松亭的家族信息可知,作者属于《家谱》中半闲公一支,即沈文九世孙懋所公沈珫的一支。沈珫有妻妾数人,育有十一子,蓬莱公沈自南为钱氏所出。沈自南有子五人:永仁、永义、永礼、永智、永信。沈永智有子六:始树、士楷、绍休、金章、裕植、宏业。其中沈绍休出家为僧,沈始树有三子:沈彤、沈旦、沈薰;沈士楷有一子年幼早逝,过继沈旦为嗣。沈金章有二子:沈凤鸣、沈凤翔。沈裕植有三子:光熙、俊熙(殇)、夔熙。沈宏业有二子:沈煌、沈灼,沈煌有女五人,无嗣,沈灼有子一人沈培风,早卒,无嗣。至于沈叔煌、沈培和、沈学坡为沈自晓之子沈永褒一系。沈桂生则为沈文九世孙容襟公沈瑄一支。
    《夜航船》卷一《赏善罚恶》为作者之“雯中叔”沈学坡所讲,沈学坡为培字辈,以《凡例》中“永、楙、熙、培、钦、衍”的字辈来推算,作者应为钦字辈,故称沈学坡为叔辈。又《夜航船》卷二《苏明府》载有吴江知县苏正蒙与松陵书院院长皇甫枢及诸生会饮校艺一事,作者躬逢其会,并因赋诗先成得苏正蒙奖许,“中一联云:‘弹琴午日徵阳若,挥蓬清风诵穆如。’明府大喜,谓山长皇甫公曰:‘郎君具掣扇才,惜无莲花幕之。’传为美谈。”结合下面介绍皇甫枢轶事的《三桩快事》《书生拘执》来看,此事当发生在乾隆三十九年左右。据乾隆《竹山县志》卷十七载,皇甫枢在乾隆二十七年任竹山知县,因断案失误,乾隆三十一年离任,后在闵峙亭推荐下掌教吴江松陵书院。又“苏正蒙”其人,据光绪《赣榆县志》卷九、卷十载,苏正蒙字养泉,乾隆庚午举人,乾隆三十六年任赣榆知县,三十八年离任;又据同治《苏州府志》卷五八载,乾隆三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苏正蒙任吴江知县,乾隆三十九年六月初四日杨宜伦署印,知苏正蒙在任未及一年,这也与《苏明府》一文中所说的“明府名正蒙,楚人,从甲榜出宰吴江,未及一载,不合上官而去”的情况相符。《苏明府》云苏正蒙与皇甫枢“一见恨晚,贤主嘉宾,迭为往复”,时作者已为吴江诸生,撰修于乾隆五十年的《家谱》,自然也会载入其中。
    据《家谱》,在懋所公沈珫一支里,钦字辈里为秀才或贡生、监生而未中举者共有七人,即沈钦仁、沈钦智、沈钦文、沈庭锡、沈钦绶、沈宸锡、沈钦道。因作者在《夜航船》之《黄白二物汤》一则里称沈桂生为“族兄”,按《家谱》卷七:“桂生,字梦蟾,号秋岑,乾隆丙寅年二月二十六日生,治《诗》,补震邑庠增广生,配孙氏,子一女一。”乾隆丙寅年为乾隆十一年(1746),可知作者生于乾隆十一年二月之后。据《家谱》,沈钦仁生于乾隆八年(1743),沈钦文生于乾隆九年(1744),沈庭锡生于乾隆十一年正月十七日,所以懋所公一支钦字辈未中举者七人,只有沈钦智、沈钦绶、沈宸锡、沈钦道四人合乎作者的年龄要求。又作者称沈彤为先伯祖、沈光熙为先叔祖,查《家谱》可知,沈彤生于康熙戊辰(二十七年,1688),沈光熙生于康熙辛卯(五十年,1711),知作者之祖生年介于1688年至1711年之间。沈钦文、沈钦绶、沈庭锡之祖沈焕新生于康熙丙子(三十五年,1696),沈宸锡之祖沈勋生于康熙乙亥(三十四年,1695),沈钦道之祖沈凤鸣生于康熙乙亥,而沈钦仁、沈钦智之祖沈兆熊生于康熙丙寅(二十五年,1686),故沈钦仁、沈钦智也在排除之列。以世系来看,沈钦绶之祖沈焕新为沈永褒孙,沈永褒为沈自晓子,故沈钦绶为沈自晓一系,也与作者所述不符;而沈宸锡出沈培生、沈培生出沈勋、沈勋出沈骧桴、沈骧桴出沈永仁,永仁为沈自南一系——故与作者所述相合者只有沈钦道、沈宸锡二人。
    又,作者称沈彤为先伯祖、沈光熙为先叔祖,沈彤、沈光熙出沈自南之子沈永智一门。沈钦道、沈宸锡二人虽同出沈自南一系,但沈宸锡出自沈永仁一门,依据《夜航船》所述,只有沈钦道与作者最为接近。
    《夜航船》之《风水运》一则中云“此事寄庐叔官延平时目睹,且识其人,乾隆四十八年九月,为我述于静晖堂上。”“寄庐叔”即沈墀,《家谱》卷六“沈墀”条云:“沈墀,字庚伯,号寄庐,康熙庚子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生,治《书》,补邑庠生。乾隆庚午举江宁乡试三十九名,例授儒林郎直隶州同知,借补广西奉议州掌印、州判,再任福建长泰县知县,借补南平县峡阳丞。乾隆甲辰年三月二十二日,年六十五岁。”沈墀生于康熙庚子(五十九年,1720)十二月,则作者之父生年则在康熙五十九年十二月之前,据《家谱》知沈宸锡之父沈培生生于康熙辛丑(六十年,1721)九月三日,沈钦道之父沈均生于康熙庚子九月八日,显然沈钦道之父生年稍大一些。沈墀卒于乾隆甲辰(四十九年,1784),所以此段轶闻应为其去世前不久讲述。
    综合以上可知,破额山人应为沈钦道。据《家谱》卷五所载:“沈钦道字右文,乾隆辛未年(十六年)十二月十四日生,治《书》,补江邑庠生,配李氏。”沈钦道出沈均、沈均出沈凤鸣、沈凤鸣出沈金章、沈金章出沈永智、沈永智出沈自南,其世系如此。
    然今之董振生、潘丽敏主编《吴江艺文志》之“沈钦道”条云:“沈钦道(1751-1787),字右文,号桐庄。清吴江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取入江庠。诗才奔放,积卷甚富。”(董振生、潘丽敏《吴江艺文志》,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年版,第441页)本条所记作者卒年有误,且取入江庠之年也不知何据。今存于世的《逸溪诗草》及《卬须集》里,皆有关于沈钦道嘉庆年间尚在世的记载。
    《卬须集》二十一卷,清吴翌凤辑,嘉庆年间刻本,现藏复旦大学图书馆。吴翌凤在《卬须集叙》(作于嘉庆十九年)及《卬须续集引》(作于嘉庆二十二年)里,言所收诗皆为见在诗人所作,《卬须续集引》云:“余辑平生师友之诗为《怀旧集》,均属以往之人;又采录今旧雨之诗凡若干家,节取匏叶诗人之义,名之曰《卬须集》。”“旧雨”即老朋友,所以即使保守一些,沈钦道于嘉庆十九年尚在人世。又《续集》卷三有沈钦道《生朝偶述》诗,内云:“甲子泥途又一秋,余生鹿鹿几时休。”沈钦道时年六十岁,已是嘉庆十六年后。《卬须又续集》卷之三“沈钦道”条云:“沈钦道,字右文,号桐庄,吴江人,廪贡生,有《买山楼诗稿》。”
    沈宸锡父培生(《家谱》中有多人名“培生”者,本文有两“沈培生”,一为沈勋子沈培生,即沈宸锡之父;一为沈旦子沈培生,无嗣。周绍良先生所著《绍良丛稿》之《吴江沈氏世家》、郝丽霞女士之《吴江沈氏文学世家研究》及李真瑜先生之《明清吴江沈氏世家百位诗人考略》“沈培生”条均未谈及《逸溪诗草》,此书《清代诗文集汇编》亦未收录),在乾嘉时期以诗知名当时,今有《逸溪诗草》流传于世,藏上海图书馆,共113页(包括封面),正文为楷书书写,上下两册,不分卷,收诗在三百七十首左右。《逸溪诗草》上册前有“长州蒋司马业晋梧巢题”五言律诗一首,书中分《偶存草》《吾庐诗草》《松月斋诗草》三种;下册卷前有“道光四年十二月吴江徐达源撰”序文一篇,叙此文缘起,序文后有朱印篆文两枚:“臣达原”“山民”。卷后有黄裳题记一篇、朱印“黄裳”一颗;沈钦道识语一篇、沈钦道《读逸溪叔遗集赋长歌跋之》一篇,皆手书,后有朱印三枚:“钦道”“右文”“桐庄”。“元和陈司马树华冶泉”《挽章》诗一首。蒋业晋、陈树华、徐达源皆为吴中一时名流。黄裳先生之题记述此书来历,云:
    甲午十一月十七日收此沈培生诗稿二本于海上。书自吴江来,尚有许自昌、许竹隐、许心扆家集数种,甚得意也。此本虫吻如织,当付王重民藏之。黄裳记。
    从《逸溪诗草》知沈培生有一子二女,此与《家谱》所记相同,其子宸锡在诗中称“钦宸”,可见宸锡又名钦宸,亦合乎“钦”字辈的序列。《正月十七出门,儿子钦宸送至冶溪》诗云:“新妇拜别时,敛容意意意。大女泣号咷,小女牵衣袗。”可知宸锡成婚时两妹尚年幼。沈培生为人平易,与族人关系颇为融洽,惟家境窘迫,为人作幕为生。《逸溪诗草》中关于沈氏家族成员的信息,透露的并不多,诗中除沈钦宸之外,见有“从弟履桥”(沈培和)、“从弟履仁”(沈培麟)、“江干叔”(沈斯盛)、“从父翰蜚”(沈凤鸣)、“蕴初弟”(沈培心)、“念勋弟”(沈培性)、“诲毂弟”(沈英)等。
    沈钦道在诗集后有识语、跋文各一篇,对我们寻找《夜航船》的作者,有着重要参考价值。沈钦道所作识语,无纪年,字行间有残缺,云:
    叔父逸溪诗,胚胎白傅晚年诗诸作,间有如皮陆者,惜次韵太多,不无元遗山七字之憾,集中清刚隽上,诸口口用重圈标出,以便采,余亦无懈可击,寿之口口,口于贤子孙有厚望焉。侄道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