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生态文学与城市文学的融合困境——反思当代生态文学中的城市意象建构(5)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浙江学刊》 黄仲山 参加讨论

    五、重新建构和定位生态文学中的城市意象
    当下生态文学理应走出对城市的误解与拒斥态度,融合生态文学与城市文学的书写模式和表现空间,重新建构和定位生态文学中的城市意象,从而拓展生态文学自身的内涵和价值。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第一,作家对城市生态的审美理解需要突破传统的生态观念和体验方式。伍尔芙在小说《达洛维夫人》将丰富的具有特异性的都市体验与传统上绿色田园审美体验联系起来,美国学者罗伯特·阿尔特将其称之为“都市田园诗”,伍尔芙笔下对伦敦的隐喻充满活力与美感,这源于作家对城市生活关联下城市生态的不同认识:“城市的美感并非基于任何认为城市一定是个风景宜人之处的看法,而是基于这样的意识:它会表现现代生活本身的迷人的多样性。”(36)现代生活审美空间不断拓展,作家需要将观察视角拓展到更宽广的领域,体验触角延伸至更深的层面,带着生态视角探究在城市这个所谓“非传统栖居地”的生存问题,在表现空间和情感体验方面都应超越既有的城市书写模式。从表现空间来说,生态文学的笔触应涉及广义上的自然、社会与人的精神三重生态,所内含的人文诉求应是多重生态的平衡与和谐。生态文学题中之义是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而社会生态、人的精神生态同样是生态文学的重要支点,城市多重生态的丰富性与张力给文学创造了极大且极富弹性的表现空间;从情感体验来说,城市环境所提供的应该不仅仅是痛苦体验,概念化批判,可以丰富作家的生态体验,深化作家的生态认知。
    第二,生态文学需要超越城乡二元对立的书写模式,将城乡生态环境纳入人类生存空间的整体关注中。生态文学传达人与自然和谐的审美图景和审美理念,城市环境不仅内含自身的生态系统规律与生态价值观,而且与城市之外的乡野生态形成密切的关联,形成一个整体生态圈,生态文学叙事不能将城乡生态的天然联系进行人为的切割。此外,生态文学不能将自身的发展与乡土文学混同。现当代乡土文学对乡土生活的描写方式与乡村环境的眷恋情怀更多地带有时代的影子,其价值观念根源于复杂的社会因素,生态只是其中的一个维度,而当代生态文学的表达领域与情感依归与乡土文学高度重合,从文学史角度来看是不正常的。生态文学作家需要重新审视城乡生态的一体化关系,在乡野生态叙事基础上,关注城市生态特征的描写,努力寻找生态文学与城市文学的融合渠道,表达城市环境中自然与人的种种关系形态以及城市环境中人的情感状态。
    第三,当代生态文学需要面向城市来审视“生态正义”的内涵,重塑“生态正义”在城市生态语境中的意义与价值。生态文学向来坚持一种“生态正义”,反对人类中心主义,然而这种正义不能因纠偏而走向极端,否认人类的生存伦理。如果宽泛地来看,城市的人居环境也是生态圈的天然组成部分,因此“生态正义”的文学阐释与表达需要容纳城市题材,更多地将笔触延伸向城市生活、城市文明,重新建构城市中生态正义的阐释方式,体现城市环境和人之间的新型生态伦理关系和生态价值观念;对于生态文学作家来说,只有保持一种客观平和的心境,突破偏执保守的思维方式与情感模式,有批判,也要有善意的表达,这样才能对城市环境进行一种真实的还原,避免僵硬地传递纯粹的“生态正义”理念。更进一步说,在新的生态文学语境下重新建构城市意象,不仅在于城市自然生态的改善的持续关注,更是在于城市中人文精神的张扬,即思考在城市物质和精神重压下,人的物质追求如何与价值持守、环境保护统一起来,打破城市生态中的零和关系,建构城市环境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和谐关系,体现“生态正义”一种充满弹性和包容性的文学表达。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