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问题意识(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 孙文宪 参加讨论

    那么,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问题意识”是什么呢?这是一个需要从马克思理论研究的“问题域”(problematic)①中去寻找答案的话题。自从阿尔都塞提出只有把握了马克思理论研究的问题域才能对他的思想理论有更深刻的理解这一具有方法论意义的创见之后,探讨马克思的问题域便成为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马克思主义势必涉及的论题。从众多学者的研究来看,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问题域是“资本与现代性的关系”,似乎已成为多数人的共识。例如,吉登斯通过比较马克思的社会学思想与涂尔干和韦伯的区别,认为马克思的特点就在于从资本主义的角度对现代性作出了自己的解释。吉登斯说:“尽管《资本论》所涉及的大多是经济分析,但马克思在这一著作中的首要兴趣是资产阶级社会的动力学。也就是说,《资本论》的首要目标就是要考察资产阶级社会生产基础的动力,揭示资产阶级社会的‘经济运动法则’。”[4]54伊格尔顿也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典型特征是特别注意资本主义的矛盾:它无法自禁地同时生产财富和贫困,二者互为物质条件。这反过来使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问题表现出一种特有的立场。”[5]108美国学者劳洛则指出:“对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的分析,才是马克思的真正遗产和他的研究工作的旨趣所在。”[6]628诸如此类的说法给人们呈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域:马克思是以资本与现代性的关系作为他理论研究的主要对象的,这使马克思对现代社会的认识有了远比其他思想家更为深刻的内容。一方面,马克思对“资本”的现代性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只有资本才创造出资产阶级社会,并创造出社会成员对自然界和社会联系本身的普遍占有。由此产生了资本的伟大的文明作用;它创造了这样一个社会阶段,与这个社会阶段相比,以前的一切社会阶段都只表现为人类的地方性发展和对自然的崇拜”[7]393;认为只有经过这个历史阶段,人类和社会才能走出愚昧落后,才有可能获得巨大发展的机会。另一方面,马克思又对“资本”现代性作了深刻的批判,认为其具有不可避免的背反性,指出“资本”现代性的历史,“只不过是现代生产力反抗现代生产关系、反抗作为资产阶级及其统治的存在条件的所有制关系的历史”[8]37。马克思正是通过在上述问题域中展开的理论研究,为马克思主义批评阐释文学问题构筑了一个与现代文学理论全然不同的知识基础和研讨语境,马克思主义批评的问题意识就是在这个知识基础上生成的。而批判“资本”现代性的语境,则给马克思主义的批评话语赋予了与社会历史相关的、也是现代批评的审美话语所没有的深层语义。
    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问题域和现代文学观念的建构,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是在这样的问题意识中展开的,即在资本现代性原则普遍贯彻的社会历史中,审美的文学活动何以可能。确认文学活动的审美性是现代文学理论的重要建构。这一认识始于康德,经过黑格尔的系统阐发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实践与张扬,终于成为关于文学的现代知识的一种经典性表述。在康德之前,因为与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着广泛联系,文学艺术活动一直被视为一种广义的文化活动。前现代的文学观实际上是一种大文学观。人们更关注的是文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实用价值,例如认识、教育、德育、娱乐等等;文学艺术的审美作用其实只是众多实用功能中的一种,而且往往被排在从属的或辅助的位置上。就像贺拉斯说的,文艺的价值就在于“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欢”[9]155。学者们通过历史考察后发现:“在现代思想中,艺术通常与美联系在一起;不过在历史上,艺术与实用和知识的联系可能更为紧密和广泛。”[10]51用审美性界定文艺其实是很晚近才有的思想。威廉斯的关键词研究也告诉我们,一直到19世纪中叶Aesthetic才在英语中被普遍使用,它的“一个特别意涵”就是“超脱社会评价之外……‘美学的考量’是不同于‘实用的’考量、或‘功利的’考量”[11]2-3。就是说,只是在现代知识的建构过程中,康德才明确提出文学艺术的存在根据就在于审美,强调艺术审美鉴赏的无功利性和文学艺术审美活动的自为、自律性。康德指出“美是那不凭借概念而普遍令人愉快的”[12]57;“鉴赏是凭借完全无利害观念的快感和不快感对某一对象或其表现方法的一种判断力。”[12]47康德的美学思想给现代文学理论奠定了基础,将文学指认为一种为实现审美目的而存在和发展的活动。现代文学观的确立推动了文学研究和文学知识的学科化,同时也使文学艺术在审美的领域中获得了长足发展。
    但是,像许多现代知识和现代理论一样,这个与现代社会生成过程同步形成的文学观念,包括在其引导下展开的文学活动,也不可避免地滋生了弊端。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形式主义是其弊病最极端的表现;而更为常见的现象则是让现代社会的文学活动在审美的追求中逐渐丧失了与社会、人生原有的广泛联系,淡化、消解甚至遗弃了文学在追求审美的同时对其他社会价值和人生意义的关注与表现。同时,审美文学论的蔓延更遮蔽了文学活动与各种意识形态之间实际存在的多重关系,掩盖了文学活动因此与社会运作的密切关联及其作为意识形态生产者的身份。从这个意义上讲,执着于审美的文学批评是不可能认识和揭示文学活动在现代社会的真实存在状况的。所以,与一般的现代文学批评不同,马克思主义批评并没有简单地接受以审美为核心的现代文学观念;或者用伊格尔顿的话来说,马克思主义批评“一直对审美价值保持了某种沉默”[3]208。作为一种在反思资本现代性的论域中阐释文学的理论话语,就像贝尼特说的:“马克思主义批评的目的不是制造一个审美对象,不是揭示已经先验地构成的文学,而是介入阅读和创作的社会过程……马克思主义批评家必须开始从策略角度思考什么样的批评实践形式才能将阅读过程政治化。”[3]222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研究因此必然地具有了社会批评、文化批评的特点,阐释文学活动与各种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关联也因此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话语的基本内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