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球化和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启示,是各民族的思想相互照亮。刘勰《文心雕龙·原道》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之一,起因在于,鲁迅指出《文心雕龙》可以与亚里斯多德的《诗学》相媲美的同时,又对《原道》篇将“天文”、“地文”和“人文”相并列作出了“其说汗漫,不可审理”的批评;此后,有人批评《原道》为“客观唯心主义”,或为“历史唯心主义”,正面肯定的则出现了十余种不同的解说。对《原道》的论说是一个重要问题,鲁迅的“误读”更是增加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难度。借鉴阿恩海姆现代心理学的“异质同构”说,以及中华文化中古老的“比兴”论、“比德”论,似可解决鲁迅所遗留下来的问题,从他人的镜子里“照亮”刘勰的理论思想。 作者:童庆炳,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