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战争与人的雄奇诗篇——评何顿的长篇小说《来生再见》(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文学批评》 胡平 参加讨论

    二、俘虏抗战的新鲜视野
    以往的抗战作品,很少写到中方俘虏,这是因为传统观念中作俘虏是不光彩和不值得同情的事,甚至有悖战争伦理,使作者难于把握。可是《来生再见》大胆涉及了中国俘虏的遭际,对他们的抵抗行动给予积极的正面评价,无异于开辟了一片新的创作视野。书中写到,第十军坚守数十天后,弹尽粮绝,山穷水尽,最终在方先觉的带领下投降。作者站在客观立场上,具体描写了方先觉于绝境中自杀未遂、后为保全残余将士做出决定、被俘后逃出依然恢复对日作战的经过,肯定了他的功绩。何顿对一个有过辉煌战功又投降过敌人的将领的描写,是具有启示意义的,这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回归。我们知道,关于方先觉的大节,学界曾颇有争议,把他视为怕死叛国者大有人在,而当年,方先觉逃脱敌阵回到重庆时,是受到各界人士热烈欢迎的,蒋介石授他青天白日勋章,全国上下对他的评价没有分歧。分歧出现在几十年后,这正说明时过境迁的厉害,历史有时因久远而清澄,有时因久远而混沌,全依靠史论者的史识。应该承认,《来生再见》对方先觉的评价,是公允和严肃的。此外,书中也详细描写了许多普通被俘官兵在俘虏营里的表现,他们大都是不屈的,如田将军奋力出逃,龙营长坚持指挥,马得志则因不愿为日军运送炮弹死在枪口下。主人公黄抗日两次被俘,皆与俘虏们暗中勾通,准备再战。他们互相鼓励着争取活下去:“因为只要你能活着,你就还可以拿起枪为弟兄们报仇。死了,你就什么都干不了了。”②他们在战俘营里随时可能死于非命,每临危机,都会以“来生再见”互相告慰。一旦脱逃,则大都走上了继续抗日的道路。何顿对这一批人的写照再现了那场战争的复杂情境,丰富了抗战的内涵,从一个特殊角度写出了抗日战士的坚韧不屈,这部分内容也成为此作的一种显著特点。有战争便会有俘虏,对于交战双方都是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代价。真正的问题出现在战后,出现在一些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们对俘虏的评价。他们享受了战争胜利的成果,却不肯接受战争的代价,反而使黄抗日等人抬不起头来,继续忍受战争的后果。“来生再见”是俘虏们不无豪迈的道别语,何顿取之为书题,也是在为他们说话,还他们一个公道。
    三、人物与命运的双重刻画
    在题材处理上,何顿付出的努力是两方面的。一方面,他要通过人物的经历写出战争,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战争写出人物。在后一方面,作者同样取得了成功。黄抗日是个英雄,但不是人们想象中的英雄,他“长得像猩猩”,爱哭,胆小怕事,刚开仗时候还吓得尿了裤子,属于老实人,又有几分狡黠。但正是他,从战争里活了下来,成为历史的见证者。作者对这个人物的设计是具有匠心和富于创造意境的。他无意写一位战神,只想写一个面临外敌入侵的普通农民。这个农民不喜欢战争,对战火感到恐惧,但他有基本的是非观念、正义感和民族意识,在投入战斗时尽到本分,努力保卫自己的祖国。着重写这个不扎眼的农民,意义其实是无法低估的。他不是战神,没有惊天动地的战绩;他当过俘虏,但没有当过逃兵;他不想升官,安于当兵,但断断续续打死过几十名日本鬼子,他做得难道还不够吗?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千千万万个普通民众的身影,体悟到抗日战争如何成为一场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在主人公的设计上,何顿的创作思想是具有先锋性的,内涵也是深厚的。
    写作一部长篇小说,何顿没有止步于写出鲜明独特的人物,而是更努力写出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这一点很值得称赞。黄抗日打死过数十名日本鬼子,还参加过共产党的游击队,入了党,但胜利后,他的遭际并不好,由于当过国军和俘虏反复挨整。揪斗他的人有许多是新时代出生的年轻人,他们没经过历史,也不懂得尊重历史,对参与过拯救国家的人的批判却是毫不容情的。黄抗日的几个战友,毛领子、田国藩等与他的情况相差无几。黄抗日是依靠他的狡黠才在批斗中活下一条命来,坚持到获得平反,度过余生。显然,作者对主人公命运的刻画,已大大超越对一场战争的回顾与思考,使小说的主题上升到对人类生活境遇的某种哲学观照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