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从舌尖到笔尖:宋代的饮食书写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报 冯丽霞 参加讨论

    
    美国人类学教授尤金·安德森在《中国食物》中认为,“中国的农业和食物最后成形”、“中国伟大的烹调法”的产生,都是在宋代。在日常生活广泛进入宋代文学创作的背景下,舌尖上的美味也被纳入笔端。
    细致描摹色形香味
    在以平淡为美的风尚下,宋代文人普遍推崇清淡、素雅的食材。饮食题材诗文中,荤食题材常直书饮食过程而较少美化,素食题材则往往细腻描摹其色形香味。如苏轼《元修菜》一诗传达出元修菜的色、形、味之美,以及种植和采摘过程的唯美动人:“彼美君家菜,铺田绿茸茸。豆荚圆且小,槐芽细而丰。种之秋雨余,擢秀繁霜中。欲花而未萼,一一如青虫。是时青裙女,采撷何匆匆。”在黄庭坚《观化十五首(十一)》中,初生的竹笋、蕨芽,如同“黄犊角”、“小儿拳”,逼真可爱,构成了“江南二月天”的美好。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五五)》中的白菜,“味如蜜藕更肥醲”,且是“拨雪挑来”,与经霜后凋的松柏有了一样的品质。陆游《蔬食戏书》中描写韭黄“色如鹅黄三尺余”,鲜艳明丽。宋代大盛的咏茶诗词更是对茶饼外形、茶汤、茶沫、茶香等都有细腻描写。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