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论清词的经典化(6)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 沙先一 张宏生 参加讨论

    其次是词话批评。词话的绝大部分内容为作家作品论,具有较强的经典化功能。作为一种文学批评样式,词话发轫于宋,但无疑至清代愈加成熟。唐圭璋《词话丛编》收清人词话69种,其中47种涉及清词,《憩园词话》、《近词丛话》等更是专论清词,其他词话也以大量篇幅讨论清词,如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收唐宋元明词人195家,词229首,收清代词人却多达412家,词695首,提及清人词集131种,(38)可见清代词话对于本朝创作的重视程度。再者,清代经典词家在清代词话中出现的次数,也不输唐宋名家。(39)词家在词话中被一再提及,自然会强化其经典地位。
    清人词话对本朝的经典词家发表了详细的看法,其中被推为“至”、“首”、“最”的清代词家有朱彝尊、陈维崧、纳兰性德、厉鹗、张惠言、项鸿祚、蒋春霖等,这与他们在清人词话中出现的频次基本吻合。相对而言,清代前中期词家的经典化程度高于后期。关于清代前中期词坛的叙述方式一般有两种:其一为朱、陈、纳兰三家鼎足而立;其二为朱、陈、厉鹗并称。前者多为不受词派思想束缚者,如谢章铤称:“长短调并工者,难矣哉!国朝其惟竹垞、迦陵、容若乎。竹垞以学胜,迦陵以才胜,容若以情胜。”(40)后者则多为倾向于浙西词学者,如代表陈廷焯早期词学思想的《词坛丛话》认为清代虽词家如林,“要以竹垞、其年为冠。朱、陈外,首推太鸿。譬之唐诗,朱、陈犹李、杜,太鸿犹昌黎。作者虽多,无出三家之右。”(41)当然,也有异于此种建构模式者,谭献提出:“水云楼词……与成容若、项莲生二百年中,分鼎三足。”(42)至晚清,人们对于纳兰特别爱重,王国维称其“北宋以来,一人而已”,(43)况周颐以其为“国初第一词手”,(44)都能见出当时词学思想的一个方面。
    对于经典词篇,词话当然也屡有论及,朱彝尊《桂殿秋》一词曾被况周颐《蕙风词话》推为清词中最佳的作品。丁绍仪通过与史达祖《燕归梁》的比较,进一步指出此词的妙处:“较梅溪词尤含意无尽”。(45)二词都写感情所受到的阻隔,时间、物象皆相似,但史达祖直言美人远离,无梦可度,略显直致,不如朱彝尊写共眠一舸,却寒温自解,看似双眠,实则孤栖更耐人寻味。而陈廷焯则认为张惠言《水调歌头》五章:“既沉郁,又疏快,最是高境。陈、朱虽工词,究曾到此地步否。”(46)不过,相对于前代词坛名家的论述,清人词话对本朝名篇的聚焦显得不够集中。
    第三是清词评点。评点是古代文学批评的重要方式之一,偏重作品的审美阐释。借助于文坛名流和庞大的评者阵容,在特定的文化场域里,评点可以有效地扩大词人词作的影响,具有较为强大的经典化功能。从清初开始,词家即极重视评点,邀人评点可为一己之词增价,而被邀参评也是词坛对其地位、成就的肯定。因此,清初的大多词集都有评点,几成一时风气。清代词坛名家经典地位的形成,就多与评点风气密切相关,譬如王士禛,一方面广陵词人群体的评点将其建构为经典作家;另一方面,王渔洋也通过广泛地参与当时的评点活动,扩大了自己在清初词坛的影响力。而朱彝尊为词坛接受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正是借助于评点。康熙六年前后,他得到广陵词人群体的承认,先后为孙默所编纂的《国朝名家诗余》17家中的6家作评,让人们初步认识到他的才华和思想。值得注意的是,清词评点带有极强的评比色彩,批评模式大致有两类:其一,认为所评作品不让唐宋前贤,甚或有所超越。如王士禛评曹贞吉《双双燕》(旧年社日):“竹屋、梅溪、梦窗、白石四家之间,可置一座。”(47)朱彝尊评宋琬《沁园春》(镇日思归):“绝去雕琢,渐近自然,幼安当为避席,改之无论矣。”(48)清人以唐宋为典范,赞誉本朝之作也多以唐宋为标准,同时,也说明在清人眼里唐宋经典并非不可逾越。其二,以本朝词家作为典范加以品评。清初词集评点多以朱彝尊、陈维崧为词坛经典,品评其他词人时往往以竹垞、迦陵为标尺,王士禛评董元恺《鹧鸪天》(莫怪频频上此台):“近朱十《蕃锦集》独擅集句之妙,须有董公健者为之劲敌。”(49)陈维崧的咏史之作在清初即被视为经典,王士禛评曹贞吉《渔家傲》(缥缈云中赤彘子)云:“实庵此等词,今作者中,惟其年能之。”(50)朱、陈之作,在评点者看来就是当时的词坛经典。
    相对于其他批评方式,评点更注重文本本身,譬如字句、声情、境界等的细微分析,措意于挖掘文学之美何在以及因何而美。遗憾的是,学界尚未充分注意到评点对经典建构的价值,相反,往往从一个极端出发,视之为“标榜声气”,“殊为恶道”。(51)由于《四库全书总目》等的强势影响,清代中后期,评点之风渐衰。这种惯性思维造成了学界对清词评点的忽视,无疑遮蔽了评点之于清词经典化的作用。
    除此之外,词坛点将录、论词绝句、书目文献等,也都是清词经典化的重要载体。点将录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批评形式,虽属古人游戏之笔,实际上也体现出他们对于一代创作的洞察与评述。相对于评点的重视文本阐释,点将录则偏重于作家的词史定位。清代词坛点将录主要有朱祖谋《清词坛点将录》、钱仲联《光宣词坛点将录》两种。清代词人数以千计,朱祖谋从中遴选108人,在他看来,这些词家足以代表清词的成就,而名列天罡的36人,则足称词坛大家。钱仲联《光宣词坛点将录》则集中展示光宣词坛,是对晚清词经典化的尝试。
    清人写有大量的论词绝句,王伟勇《清代论词绝句初编》收133家、1067首,而实际数量当不止此。论词绝句具有较强的词史意识,往往把评论对象放在词史的序列里予以定位,如厉鹗《论词绝句》其十一云:“闲情何碍写云蓝,淡处翻浓我未谙。独有藕渔工小令,不教贺老占江南。”(52)在厉鹗看来,严绳孙的小令与贺铸一样,同为令词中的经典。尤其是论词组诗通过精心构思,形成一个有机体,表达了对清代经典词人的认识与挑选,如谭莹《论词绝句又四十首》专论顺康至雍乾的词坛名家,汪孟鋗、吴蔚光、尤维熊、孙尔准等也有类似的组诗。(53)论词组词则有朱祖谋《望江南·杂题我朝诸名家词集后》、卢前《望江南·饮虹移论清词百家》、姚鵷雏《望江南·分咏近代词家十二首》等,朱祖谋《望江南》撰于1925年,共26首,论及29家词,或评词心词艺,或揭示词史地位,并且与其《词莂》、《清词坛点将录》多有重合,可见这29家词在朱氏词学中的经典位置。卢前《望江南》撰于1936年,专为陈乃乾所编《清名家词》而写,通过对李雯至王国维等百家词的品评论衡,梳理了有清一代词史,如对曹溶开启浙西词派先河、端木埰开启晚清四家词学的阐发,皆颇有见地。尤为重要的是,朱祖谋、卢前的批评眼光与词坛重要地位,使这两组论词词成为清词研究的重要参照,对清词经典化的价值也就值得格外重视。
    另外,张之洞《书目答问》列清朝词别集12家13种:曹贞吉《珂雪词》、朱彝尊《曝书亭词》、陈维崧《乌丝词》、顾贞观《弹指词》、纳兰性德《侧帽词》、《饮水词》、厉鹗《樊榭山房词》、郭麐《蘅梦楼词》、张惠言《茗柯词》、姚燮《疏影楼词》、周之琦《金梁梦月词》、承龄《冰蚕词》、边浴礼《空青词》。张之洞列出的是他认为“最精者数家”,这份名单也的确堪称一时之选。值得注意的是,《书目答问》的社会与学术影响甚巨,对所列之书有强烈的经典化效果。其中,边浴礼在清代词坛的地位不甚显豁,因为《书目答问》的著录,得到谭献的好评,谭献曾说:“座主南皮张香涛先生《书目答问》,著录本朝词人别集只十二家,以《空青词》终,激赏可想。”(54)并将其词作选入《箧中词》。
    词谱作为填词而用的工具书,也具有一定的经典化功能。舒梦兰《白香词谱》所选100种词调中,就有朱彝尊、汪懋麟、黄之隽的7调,其中朱彝尊5调,仅少于入选最多的李煜(6调),与欧阳修、秦观并列第二。显然,舒梦兰是认为朱彝尊的词也可作为典范,放在词谱中示人以规矩,而所选《解佩令·自题词集》、《暗香·咏红豆》、《春风袅娜·游丝》诸词,均为后来的重要选本所录。
    以上表明,清人在各体批评形式中对本朝词体创作均十分推重,具有自觉的经典化意识,通过多元解读,建构着词坛的经典,是清词经典化的重要方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