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网络文学:中国当代文学第二次起航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人民日报》2011年04月1 马季 参加讨论

1998年,国内主要媒体首次出现“网络文学”字样,因此,学界习惯将这一年作为中国网络文学起始年。由于网络传播的快捷和阅读的便利,十多年来,文学在民众心目中的影响力迅猛上升,文学写作和阅读继上个世纪80年代之后,再次形成全民关注的文化现象。网络文学充分展现了民间文化群体的力量。网络打破了纸媒出版和发表的壁垒,营造了一个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文化诉求互相融合和交流的创作平台,使每个写作者的能量得到尽情发挥。根据最新统计,中国已拥有4.5亿网民,其中有2亿网民经常性浏览文学网站。可以肯定地说,在数字阅读成为世界潮流的今天,借助网络媒介创作、传播和阅读文学作品,中国处在了世界前列。
    新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的发展遇到了诸多难题,首先是思想性的问题,社会处在转型变革时期,旧有的伦理道德遭到了挑战,价值体系正在转换重建;其次是现代性的问题,如何阐释今天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给文学增添了巨大难度;再次,还有艺术表现形式创新、代际交流障碍等问题,迫使当代文学的发展进入瓶颈期。正在中国文学求新求变、面临抉择的阵痛时刻,网络文学呱呱坠地,这个偶然的巧合或许正是历史的必然。
    独特性——
    成长极为迅速,为当代文学创造新的阐述空间
    

    “媒介是人类器官的延伸”,媒介改变的不仅仅是形式,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将导致新的尺度产生。正如甲骨文只能“言简意赅”一样,网络媒体自然会出现“行云流水”。有别于传统媒体的这一传播特性在网络文学发展中得到了验证。1995年北美中国留学生创办电子刊物,运用网络发表文学作品,产生了最初的华语网络文学,这股浪潮最先波及我国台湾,之后在中国大陆得到强势发展,并与日韩等国文化产生交互,快速掀起中国全民文学阅读热潮。不难发现,在媒体革命的推动下,网络文学自发展之初就实现了跨文化写作和越界传播,而文化大融合正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文学的主流方向。
    内容创新、形式创新始终是文学发展的原动力,网络文学爆炸式发展同样不能回避这个基本原理。事实上,网络创作文体涵盖并超越了传统创作文体,如网络接龙小说《网上跑过斑点狗》,BBS留言跟帖小说《风中玫瑰》,以及“多结局小说网络竞写”等实验文本的探索,体现了网络文学的开放性和交互性的特征。显然,网络写作给中国文学吹来了一股新风。早期的网络文学以中短篇小说为主要文体,安妮宝贝、宁财神、李寻欢等人的作品明显带有传统作家的痕迹,到了慕容雪村、今何在、江南、燕垒生、雷立刚等人,则出现了网络话语特征,再到萧鼎、酒徒、金子、阿越、天下霸唱等人的作品,已经完全另辟新路。除了文本的变化,网络作家的出现,更重要的是开辟了当代作家新的成长模式。
    网络诗歌(包括古体诗词)是另一种比较活跃的网络文体。写作人群分布最广、年龄差距最大、作者数量最多,每年产生约50万首作品。诗歌网站、论坛和博客群超过1万家,网络诗歌的正式出版物和各地民间出版物每年有近千种。网络诗歌写作和阅读的互动性强于其他文体,特别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引发网络诗歌写作热潮,读者的视线首次由小说转向诗歌;在国学热的推动下,网络古体诗词写作出现全新局面,超出了新中国建立以来的任何时期。网络诗歌的写作特点是大众化、即时性和非商业性。网络散文的写作人群和读者的丰富性并不亚于小说和诗歌,但除了杂文之外,其他作品的网络特征和社会关注程度明显弱于小说和诗歌,因此影响力相对较小。
    自2004年网络文学收费阅读模式产生以来,长篇小说逐渐作为网络文学的主导文体。网络长篇小说创作内容、形式多种多样,学界统称为类型文学,大致可分为:架空穿越类(现代人通过时光交错进入特定的历史时期,运用自身经验改变历史进程)、玄幻科幻类(区别于西方魔幻小说的东方本土幻想小说)、都市青春类(反映现代都市生活、表现现代情绪的小说)、官场职场类(以官场博弈和职场奋斗为题材的小说)、游戏竞技类(根据网络游戏改编或具有网游特征的小说,一般采用晋级形式)、灵异惊悚类(以鬼怪或探险为题材的小说)、新军事类和新武侠类(区别于传统军事和武侠的小说,添加幻想成分)等。
    从事网络长篇小说创作的作者几乎没有传统作家,75%为40岁以下的青年,他们散布全国各地,有相当一部分人生活在边远地区,这为丰富全民文化生态发挥了积极作用。从数量上看,网络长篇小说的产量大大超过传统写作,每年达3000部以上,在每年落地出版的两三千部长篇小说中,大约有一半来自网络。网络小说在版权输出中也占有相当份额。在商业收费模式的推动下,依靠网络写作生存的网络职业写作者队伍已经超过了各地作协的专业作家队伍。可以说,作为中国文学新世纪诞生的新生儿,网络文学在探索中迈出了自己勇敢的步伐。
    创作主体的民间性。网络文学的民间性包含两个部分,其一是创作者的非体制化;其二是艺术审美的娱乐化。我国原有专业文学创作人员均系国家编制内人员,业余创作者绝大部分也都有自己的职业。而网络文学作者却属于“自由职业者”范畴,他们的出现恰逢我国体制变革时期,传统出版机构正由事业性质向企业性质过渡,民间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兴起。网络文学作者尝试自由写作的生存方式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不谋而合。
    艺术审美娱乐化是网络文学的另一个重要特征,但娱乐化与低俗化有着明显的区分,将娱乐化与思想性相对立,过分强调作品的教化功能,就失去了与网络文学对话的前提。因此,是否具有“寓教于乐”、“乐中得益”的功能,是衡量网络文学作品优劣的重要标志。
    创作过程的交互性。传统文学一旦创作完成,文本的结构也就固定下来。读者的欣赏和解读虽然可以对此“再创造”,但这种再创造是在文本之外的,读者不可能改变原来的文本结构。网络文学的“文本”与此截然不同。在网上,第一文本的诞生并不意味着它的定格,他人完全可以不受第一文本的限制,进行加工和再创作。在这个过程中,也就没有了单纯的“作者”和“读者”。只要你参与到这个过程中,你既是读者,也同时可以成为作者。与网络文学的这种交互性特征相比较,传统文学再怎么具有开放性,也远不能及。
    最新亮点——
    微博文学、女性写作和手机阅读
    

    微博文学
    
微博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之后,由于其易于复制和传播,并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微博文学随之应运而生。而在此之前,手机阅读已经相当普及,这无疑为微博文学的迅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尽管短小,微博文学仍然属于网络文学创作的范畴,可以运用文学审美标准来衡量微博文学的优劣,分析它的创作特点。
    从受众方面看,由于都市人群日常生活的忙乱、芜杂,碎片化阅读逐渐成为主流阅读形态。
    从传播方面看,微博文学利用互联网和手机强大的转发、分享、推荐等功能获得推广,虽然暂时没有找到盈利模式,但并不影响它的信息传播价值。
    从创作主体方面看,在140字这个指定的框架里写作,对小说的整体性和逻辑性都有极高的要求。首部微博小说《围脖时期的爱情》自2010年1月29日在新浪微博连载,正式宣告微博体小说诞生。作者闻华舰在谈到自己的微博写作感受时认为,微博小说每节都要有包袱、有完整的叙事点;故事情节最好能够围绕微博发展,比如小说里有微博里正在热议的话题,其中的人物也在微博里真实存在;为了丰富小说还要充分利用微博功能,配上相关图片、视频、音乐等。很显然,这是典型的多媒体写作的最新形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贴近真实生活、反映社会现实、体现时代精神。
    网络女性写作
    

    网络女性写作作为新兴的文学尝试,近年来异军突起。这个开放的时代给女性提供了更开阔的心灵世界,产生了更多的表达需求。
    网络文学发展初期,女性写作题材单一,除了言情,就是穿越。2005年开始,网络女性写作悄悄发生了变化,其特点是在“言情”的基调中,出现了表现形式多元化的趋势,如随波逐流的架空历史小说《随波逐流之一代军师》、步非烟的新武侠小说《华音流韶》系列,知秋的网游小说《历史的尘埃》,王小柔的随笔集《把日子过成段子》,李可、崔曼莉的职场小说《杜拉拉升职记》、《浮沉》,以及晴川的传奇小说《韦帅望的江湖》系列等,在网络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丰富了女性网络写作的类型。
    2008年以来,网络上产生了更多杂糅性的女性文本,以《结爱·异客逢欢》(施定柔著)为代表的都市灵异小说,以《大悬疑》(王雁著)、《第三张脸》(上官午夜著)为代表的悬疑小说,以《傲风》(陶冶著)为代表的玄幻小说,以《一年天下》(煌瑛著)为代表的历史架空小说,以《仙侠奇缘之花千骨》(fresh果果著)为代表的仙侠小说,以《办公室风声》(携爱再漂流著)为代表的职场小说,以《肆爱》(米米七月著)为代表的情感小说,在网络掀起了一股新女性网络写作旋风。同时,女性言情小说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如潇湘书院的原园、苹果儿,17K女频的水流云、鱼歌、孟婆和Baby魅舞,红袖添香的唐欣恬、白槿湖,榕树下文学网的刘小备,小说阅读网的安知晓、三月暮雪等。
    当下网络女性写作最大特点,是表现出中国女性的主体意识,也就是中国女性对世界的看法,并通过作品把女性的想象力、创造力、激情以及对于生命的观照尽情展现出来。网络女性写作的独特价值,正在引起理论评论界关注。
    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是中国移动通过多样化的阅读形式向用户提供各类电子书内容,以在线和下载为主要阅读方式的自有增值业务。2000年12月中国移动正式推出了移动互联网业务品牌——“移动梦网Monternet”就此开始了手机阅读的旅程。目前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均设立了手机阅读业务基地,来负责各自无线阅读业务的运营和推广。其中中国移动的手机阅读基地无论在用户数、收入、内容上均独占鳌头。
    从2009年开始,手机阅读成为互联网阅读的龙头,由于无线传播具有国家垄断特性,网络文学的盈利模式终于寻觅到一处版权避风港。2010年是手机阅读增长最快的一年,目前累积访问过阅读业务的移动用户为1.17亿,日均PV高达2亿。单月访问用户数突破2500万,单月付费用户数突破1800万。
    在阅读内容上,玄幻、都市、言情、仙侠、历史等类型小说最受手机用户喜爱,其中网络玄幻小说《斗破苍穹》单日信息费最高收入突破6万元;都市小说《很纯很暧昧》为最高点击量作品和最高收益作品;纪实小说《我是一朵飘零的花——东莞打工妹生存实录(一)》区域推广效果最佳,单日信息费最高收入突破5万元。
    面临几个问题——
    主题性问题、文学想象与现实生活的关系问题和精神资源缺失现象
    网络文学的主体性
    

    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网络文学生存和发展的合理性,是网络文学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身份变化是网络写作区别于传统写作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假设前提的主导下,创作者和受众之间似乎失去了界限。黄鸣奋先生在《比特挑战缪斯》一书中把网络时代艺术主体的变化概括为“人与网络共生、主体角色漂移、我变故我在” 三方面,其主要观点是阐释网络对创作主体的分化和重组。在我看来,网络写作由于自身的特性,在客观上改变了以往“你写我读”的书写方式,形成了读写之间认知交流、思想交流、情感交流、生活方式、话语方式以及人生经验交流的平民化书写方式。在此基础上,网络文学的平民化互动模式产生巨大能量,所表现出的集体力量远远超出了个体力量。这就使得创作主体受到了有史以来最严峻的挑战,这也是网络写作往往难以体现作家个人思想的重要原因之一。从内部条件看,作家的主体性首先建立在作家的独立思考与丰富的精神资源上,而网络作家在这方面的储备并不充裕。从外部条件看,一方面读者诉求与市场推动等对创作形成强大“干预”,另一方面过度追求创作速度和娱乐功能,也使作家的主体性受到了制约。这也是网络文学为何至今仍然无法获得理论独立性的主要原因。
    文学想象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理论上讲,文学始终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不管你写的是什么样的文学,都不会也不可能完全脱离社会生活。但大量网络小说过度演绎臆想,所谓“不问苍生问鬼神”也是事实。文学想象力本身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研究课题,而网络创作的低门槛的确为许多作品的失范提供了温床,网络文学“垃圾化”也就成为争议不休的话题。创作实践证明,没有丰厚的生活和艺术积累,想象力就无法为创造性的精神劳动提供支撑,而建立在一定审美标准上的想象力,是作家文学素养和精神深度的集中体现。总之,想象力不是信马由缰、自说自话,它是构筑在牢固的现实大地上的思想腾飞,它是与读者的心灵对话。
    网络作家存在精神资源缺失现象
    

    大部分网络作家仅仅凭借自己的天资写作,这或许能获取一时的成功,但难以取得长远的进步。文学需要文化含量的支撑,这是基本共识。除此而外,作家必须具备对大众的同情心、对社会的责任感、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人文关怀;需要崇尚理性,崇尚价值,崇尚启蒙战斗的精神等等,要在自己的内心建立一个“乌托邦”。这些精神资源需要长期积累,由于部分作者仓促上阵,缺少足够的思想准备和艺术准备,导致网络创作存在大量哗众取宠、迎合读者现象。部分涉及价值体系重建的作品,还出现误导,架空历史小说《窃明》引发阎崇年杭州耳光事件即是一个例证。
    网络文学崛起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中国社会整体向前发展的趋势。如果说当代文学在20世纪70年代末实现了第一次起航,那么20世纪90年代末则实现了第二次起航,毫无疑问,这将是一次“国际航行”,会走得更远。当然,作为21世纪中国文学的探险者,网络文学才刚刚起步,遇到险阻,陷入困境,都在情理之中,但它绝不会停止脚步,最终能否建立新的创作和阅读模式,目前尚未可知,也可能要经历更长时间的摸索。
    

责任编辑:宝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