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凌彰,中国社科院第三世界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老教授协会和中国翻译协会的会员,北京印尼邦加侨友会顾问和香港邦华校友会名誉会长。 公元285年前后,中华文化、主要是农耕和织布技术以及汉语文字,经过朝鲜传到日本。当时日本以汉字为律令等法定语文,宫廷贵族也热衷于写作汉诗。至今日文中仍有常用汉字3482字,姓名也用汉字书写。 一、 遣唐留学生传播唐诗 公元618年唐朝建国后,鼓励周边各国派遣留学生来唐学习,人数最多时达8000余人。学习期限为10年,毕业后可以留唐任职,也可带文凭回国做官。日本曾先后13次派遣“遣唐使”包括留学生和留学僧来唐,人数最多时达600余人。其中最有名的是奈良时代的文学家阿倍仲麻吕(698~770),汉名晁衡。他和吉备真备、玄昉等人于公元717年来唐留学。晁衡在唐朝留学、做官长达54年,曾任左散骑常侍和镇南都护等高级官员,与李白、王维、储光羲等著名诗人广泛交往。李白写有《哭晁卿衡》、王维写有《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储光羲写有《洛中贻朝校书衡》等怀念他的诗。晁衡也曾送给李白一件日本裘。 吉备真备(693~755)在唐朝留学19年,把大量中国经典文化传入日本。以后再次出使唐朝二年,回国后为孝谦女皇的顾问。其最重要的历史功绩之一是根据部分汉字偏旁部首创造了日语片假名共50个表音“母字”,从此日本有了自己的文字。后来,空海又利用汉字行书体创造日本的行书假名“平假名”(草写的字母)。 遣唐使空海(774~835)通称弘法大师,法号遍照金刚,于公元804年来唐留学。两年后归国,于817年创立日本佛教真言宗,并著有汉诗文评论集《文镜秘府论》6卷(823年),着重介绍中国诗歌的声律、词藻、典故、对偶等形式技巧和创作理论。书中多次引用王昌龄的《诗格》、崔融的《唐朝新定诗格》、皎然的《诗议》和元兢的《诗髓脑》来说明灵感和文学创作的关系。此书对平安时代初期的日本“和歌”理论颇有影响。空海后来又归纳此书的要点,编写了《文笔眼心抄》一书。另著有汉诗集《性灵集》和散文集《三教指归》。 二、 借鉴唐诗创作汉文诗词 由于中国六朝文学和唐诗的影响,从奈良朝后期(8世纪中叶)至平安朝前期(9世纪中叶),日本的贵族和文人纷纷做起汉诗来,汉诗成了贵族社会的官方文学。天平宝字三年(751)日本出版了第一部以五言诗居多的汉诗集《怀风藻》,共收120首诗,诗作者有天武天皇、大友皇子、诸臣、僧侣和隐士等64人。后有嵯峨天皇(810~823年在位)敕撰的汉诗集《凌云集》(814),共收91首诗和《文华秀丽集》3卷(818),共收148首诗。后又有淳和天皇(824~834年在位)敕撰的《经国集》20卷(827),现存6卷共253首。这些汉诗多模仿中国六朝和唐代的诗作,以七言诗居多。代表诗人有嵯峨天皇、小野岑守、小野篁和空海等人。 当时日本著名诗人创作的七言汉诗,可举两例如下: (一) 猿丸大夫的《深山红叶》 深山红叶满地飘, 足踏红叶路迢迢。 闻道鹿鸣声哀苦, 悲感风寒秋气高。 (二) 小野小町(女)的《好花》 好花转瞬即飘零, 只恨空空度此生。 伤心红泪何所似, 连绵细雨不能晴。 公元823年,嵯峨天皇曾唱和唐代词人张志和描写江南景色和渔翁生活的《渔歌子》(774),题为《和张志和渔歌子五首》,上距张志和原作仅49年。因此,嵯峨天皇被认为是日本词学的开山祖师。张志和的《渔歌子》之一是: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三、 白居易的巨大影响 中国文学对日本产生影响始于秦汉而盛于唐代。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等人的诗作都为日本人所喜爱,尤其是白居易的诗,影响更大。据《日本国见在书目》记载,当时传到日本的有《白氏文集》70卷、《白氏长庆集》29卷。日本平安时代的诗集《和汉朝咏集》(1013)共收和歌218首和汉诗佳句589句,其中白居易的诗句就有137句。白居易的长篇感伤诗《长恨歌》(806年)和《琵琶行》(816年)在日本则几乎家喻户晓。 平安时代(794~1192)前期的学者菅原道真(845~903)是著名的汉诗文学家,曾任宇多天皇时期的右大臣(“太政官”长官)。其诗作多受白居易、元稹的影响,著有汉诗文集《菅家文草》(900)和汉诗集《菅家后草》。另曾编著《新撰万叶草》(893),又名《菅家万叶集》,收录和歌109首、分春夏秋冬恋五部,每首和歌均配以歌意相同的汉诗“七言绝句”。 同时代另一位著名的汉诗与和歌诗人大江千里(794~1192),于宽平六年(894),以《白氏文集》的诗句为题,吟咏《句题和歌》多首,献给宇多天皇。其中一首“望月般般思,引人切切悲;秋风纵不是,为我一人吹。”据日本学者认为,他是从白居易与张仲素的唱和诗《燕子楼三首》中的诗句“燕子楼中霜夜月,秋来只为一人长。”受到启发而吟成的。 平安时代中期女作家紫式部(978~1014),本姓藤原。自幼修习汉诗文及和歌,熟读《史记》和《白居易诗文集》。宽弘二年(1005)她应召入宫,担任一条天皇皇后彰子的侍从女官,为藤原彰子讲解《白氏文集》中的“乐府”,因才华出众,备受宫妃们的欢迎和称赞。公元1004至1011年,紫式部创作了日本古典名著、长篇散文体小说《源氏物语》共54卷,约80万字。据统计,书中引用《白氏文集》《诗经》《史记》等中国典籍20余种、共185处。其中引用白居易的诗篇共47篇、106处。她不仅模仿、摘引、借用中国诗文典故和史实来抒情状物和刻画人物,甚至某些章节的结构和情调也多少受到白居易《长恨歌》的影响,其中以首卷《桐壶》尤为明显。 另一女作家清少纳言,出身于中等贵族家庭。公元933年入宫侍奉一条天皇皇后定子。她精通汉学、才思敏锐,著有日本最早的随笔集《枕草子》(1012)3卷。此书共有长短不一的章节300余段,可分为三大部:第一部分总称为“物附”(俳句的一种),内容写山水草木和人生百态,据说是模仿《李义山杂纂》而写的;第二部分以日记形式“回忆”豪华的后宫生活;第三部分“杂感”记述作者对自然风光、爱情等人生的感想。全书体现了敏锐纤细的女性感觉。由于她十分崇奉《白氏文集》,《枕草子》便贯穿着白居易的自然观。她在《春曙》一篇中,以印象派式的手法描绘了春天的曙光、夏天的夜晚、秋天的夕暮和冬天的早晨,表现细微、优雅、寂静的艺术特色,被誉为日本随笔文学的始祖。 至于收录白居易诗文的日本书籍,有平安时代后期著名诗人藤原基俊(1056~1142)编撰的《新撰朗咏集》2卷,分春夏秋冬杂五类,共辑录了以白居易诗作居多的汉诗佳句540余句及和歌203首。 镰仓时代(1192~1333)中期的说话集《十训抄》3卷(1252)为少年启蒙读物。全书立有戒骄、择友、廉直等10项处世训条。其中不少训条也摘引自《白居易文集》《论语》和《史记》等中国书籍。 江户时代(1603~1867)的学者室鸠巢在《骏台杂话》一文中评价白居易说:“我朝多有古时唐土文辞,能读李杜名家诗者甚少。即使读之,难通其旨。适有白居易的诗,平和通俗,且合于倭歌之风,平易通顺的程度,为唐诗中上等,故学《长庆集》之风盛行。”(《长庆集》即元稹编辑的《白氏长庆集》,收有新乐府诗2191首。) 四、 传播唐诗的古文辞学派 日本的古文辞学派是江户时代的汉学流派之一。它由研究古语进而研究古典文学,并努力推动唐诗在日本的传播。其创始人是荻生徂徕(1666~1728)。 荻生接受了“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文学复古主张,并进一步将其用作经书的解释法,创立了“古文辞学”的治学方法。他认为只要把诗写得和古人的诗相比,足以乱真,便达到了艺术的最高境界;强调对盛唐诸家反复诵习、模拟,达到“辞气神态皆肖”、出口成章的地步,便可如同回到古昔之时,以古贤为师。他十分推崇明代诗人李攀龙选编的《唐诗选》和明代高棅选编的《唐诗品汇》,并称之为“益友”之书。 荻生去世之后,其影响又通过有“艺苑泰斗”之称的服部南郭和高野兰亭、山县周南等人延续下来。另有林东溟作了一部《诸体诗则》、一方面颂扬李攀龙的“绝世才”、一方面又推崇荻生徂徕学习李攀龙的高妙。古辞学派的诗人们以仰慕的心情学习,钻研和宣传唐诗,唐代许多优秀诗人的作品也通过《唐诗选》等书籍广泛流传到日本民间,影响十分深远。 五、 爱好唐诗的俳句诗人 江户时代的日本诗人也借鉴唐诗来创作俳句。俳句是和歌的一种新形式,只有五、七、五的音节,原为“连句”(长篇俳谐)的第一句发句,也称俳谐。爱好唐诗的杰出俳句诗人有松尾芭蕉、与谢芫村和广濑淡窗等人。 (一) 日本俳圣松尾芭蕉 松尾芭蕉(1644~1694)出身于伊贺国(今三重县)一个武士家庭。14岁开始写出著名俳句,37岁创立以真诚为本的幽雅、闲寂的俳风。他从杜甫、李白的唐诗学到高逸的诗境,又吸取老庄的反俗精神与禅宗的自然观,人生观,结合他的诗歌修养,创作出以闲寂、纤细等艺术理念为特色的俳句。一生著有俳谐集《冬日》《旷野》和《猿蓑》等7部,另有纪行俳文《奥州小路》等多部。后人尊他为“俳圣”。 现举其俳句代表作如下: ① 芭蕉叶,打秋风, 夜闻铜盥滴雨声。 (作于天和元年(1661)) ② 寂寞里,古池塘, 青蛙跳入水声响。 (作于贞享三年(1688)) ③ 竹林里,子规啼, 月光如银倩影稀。 (作于光禄四年(1691)) 松尾外出旅行时,随身携带着杜甫的《杜工部集》,经常研读。其著名俳句“春天将逝去,鸟啼鱼溅泪。”被认为是借鉴杜甫《春望》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时鸟惊心。”而写成的。其俳文游记《奥州小路》(1694)中的俳句“光阴乃百代之过客,人的一生亦旅行者也。”也是借鉴李白的散文名篇《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的头两句“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可见松尾芭蕉十分崇尚李白、杜甫,对他们的诗作十分熟悉而且产生共鸣。 松尾芭蕉的门人逾千,其中著名的10位高徒,号称“蕉门十哲”。十哲之一的服部岚雪(1654~1707)写有俳句“垂钓鲨鱼,水村山郭酒旗风。”显然是直接引用晚唐诗人杜牧《江南春》诗中的第二句“水村山郭酒旗风。” (二) 俳人兼画家与谢芜村 与谢芜村(1716~1783)生于摄津国东城郡毛马村(今大阪市都岛区毛马町)富裕的农家。20岁起学习俳谐。29岁时参照陶渊明《归去来辞》中“田园将芜”诗句,取名“芜村”。著有《玉藻集》《夜半乐》和《新花摘》等诗集。其俳句的意境宽阔、潇洒华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现举其代表作俳句如下: ① 急雨起,小雀慌, 抓住草叶紧不放。 (作于安永五年(1776)) ② 残阳落,晚风轻, 白鹭点水水青青。 (作于安永三年(1774)) ③ 日暮里,菜花黄, 巨鲸不见海茫茫! (写作年代不详) 与谢芜村具有深厚的汉诗素养,其俳句另一个特色是创作了俳句与汉诗同篇的俳诗体,而富有中国古典作品的情趣。其俳诗体《澱河歌》写同乡男女在外地相遇而产生的情爱,具有唐代诗人崔颢《长干曲》的痕迹。另有一些受到唐诗的启发而创作的俳句,例如: “峨眉月哟,你穿上罗衣显示朦胧美。”显然是受到李白的《峨眉山月歌》的启发。 “唐诗人哟,此花开后还有月。”可能是受到元稹的《菊花》诗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的启发。 “青葱漂流去,易水今犹寒。”是仿效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诗:“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而写成。 与谢芜村也很崇尚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兼画家王维。他像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样,在56岁时,画了《十宜图》在每幅画上各题七绝一首。做到情景交融,表达了优美动人的诗情画意。他67岁在病床临终之前,还念念不忘写下深情怀念王维的最后俳句: “王维别墅古篱笆,冬莺清音发。” (三) 诗人教育家广濑淡窗 广濑淡窗(1782~1856)九州岛大分县日田町人。幼年读完《孝经》《诗经》等书籍,12岁能写诗。24岁时开办“桂林庄”学塾,学生先后达4000人。其诗风深受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人的影响。代表作有: (一)《桂林庄杂咏示诸生》 休道他乡多苦辛,同袍有友自相亲。 柴扉晓出霜如雪,君汲川流我拾薪。 诗中描写他和学生一起打柴、挑水亲密无间的日常生活,写得质朴无华、亲切动人。“同袍”出自《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二)《隈川杂咏》 观音阁上晚云归,忽有钟声出翠微。 沙际争舟人未渡,双双白鹭映江飞。 此诗描写熊本县南部的隈川的自然美景,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远有近,富有生活气息。黄昏时刻彩云归去,远处传来古刹的钟声,游子争着渡船回家,因船少而逗留在沙滩。然而白鹭却自由自在地飞过江去,在江面上映现出白鹭双飞的倒影。 这首诗很容易令人想起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的诗句:“山寺呜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王维《栾家濑》的诗句:“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以及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主要参考书目: 1.《东方文学史》上册、季羡林主编,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2.《东方文学辞典》季羡林主编,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3.《世界名诗鉴赏词典》辜正坤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4.《投石集》李芒著,海峡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