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大变革 创作新史诗 李云雷:创造中华民族新史诗,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的期待,也是作家艺术家在精神与艺术上的内在追求。所谓“中华民族新史诗”,我们可以从四个层面来理解:一是“史诗”,这里的史诗不是指特定体裁,而是指包容了巨大历史内容同时具有诗性的作品;二是“民族史诗”,是指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历史、精神、美学的史诗性作品;三是“中华民族史诗”,是指凝聚了中国人共同经验、情感、记忆的民族史诗,在其中可以看到我们这个民族的特性、命运与希望,在这个意义上,从《史记》到《红楼梦》,再到鲁迅的小说,都是中华民族的“史诗”;四是“中华民族新史诗”,是指中国人在改革开放以来所创造新的历史及其在文学中的呈现,可以从整体上凝聚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情感与精神,让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时代、看到中国、看到我们自己。 对于当代中国作家来说,创造中华民族新史诗,需要具备新的历史眼光、社会意识和世界视野。新的历史眼光,是指将生活重新“相对化”的反思眼光与能力。我们的生活并不是从来如此,也并不是必然如此。没有历史感,就没有现实感。我们只有在对历史脉络的细致把握中,才能够更深刻地感知和把握到“现实”。以通讯方式为例,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我们跨过了电话、呼机、手机时代,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类似这样的变化随处可见,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也在悄然改变着中国人的时空观念。这样全新的中国故事,只有具备历史的眼光,才能深刻认识其价值。 新的社会意识,是指创作者要突破“自我”的藩篱,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只是社会某个阶层的一员,个人的生存经验或许并不能够代表其他阶层、群体或个人,而是有其局限性的。这就需要我们的作家走出“自我”,关注他人、关注时代、关注世界,尤其要关注普通百姓。普通百姓构成了中国人的主体,他们的故事是更广泛、更典型、更有代表性的“中国故事”,只有走进他们的生活世界,体验他们的喜怒哀乐,才能触摸到时代变化的脉搏。普通百姓也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力量,创作者只有参与到他们创造历史的进程之中,才能切身感受到中国经验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才能刻画出中国人的生活史与心灵史,才能创作出为人们接受并喜爱的优秀作品。 新的世界视野,是指我们需要重建面对世界的心态,以及重构新的世界图景。近些年来,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越来越强,整体社会氛围和人们的自我意识也在发生变化。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变化。可以说自近代以来,中国人多以“落后者”或“追赶者”的心态面对西方国家与西方文化,伴随着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增强,今天的我们不仅可以更加从容地面对西方文化,而且还需要重新审视近代以来的知识系统,在新的问题意识之中重构思维结构。 张江:当代作家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中国文学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所积累的主要书写经验,比如乡土叙事、苦难叙事、革命叙事,都由于现实的变革而面临挑战。当代中国作家必须重新建立与当下生活匹配、与当代中国故事对应的体验系统、书写模式。唯此,才有可能创作出与时代相呼应的伟大作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