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科技之力,文化复制更便利,文化服务随时随地可以实现,但同时,碎片化、浅白化、伺服式、随机式阅读接踵而至。当前在文化出版领域,一些陈腐浅俗滥情文字被裹以炫目的糖衣,伴随克隆复制、跟风抄袭的浪潮四处泛滥,在商业利益推动下吸引年轻读者的膜拜,这极大威胁着阅读文化生态。对出版市场上出现的劣质鸡汤正大幅度挤占优质图书生存空间这件事情的严峻性,我们有必要认识得更深一些,因为这可能比影视市场上的“小鲜肉”现象还要不得。文化之所以是文化,文学之所以是文学,在价值追求与品质品格上根本与“浅白、俗套、甜腻、伺服、造作”水火不相容。“文学鸡汤”败坏的是真正文学爱好者的审美品位。 “文学鸡汤神话”诱使大小出版机构趋之若鹜,挤压纯文学生存与出版空间,无情腐蚀着大众特别是成长期读者的宝贵阅读经验。叔本华说过,“如果一个人要想读几本好的书籍,他就必须下定决心避开坏的书籍,因为生命是短暂的,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不消除浅俗低智读品的影响,不追求启人心智的“好的书籍”尤其是经典作品,民族精神品格的健康成长必然会受到威胁。 “好的书籍”特别是文学经典并不是被一个标准定义的,但经典处理“人类头顶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等重大问题,必以独特艺术技巧与风格洞穿生活的某些本质,揭示了物质世界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某些奥秘。经典如卡尔维诺所说,每次重读都好像初读那样给人带来发现的惊喜,或即使初读也好像让人感觉到是在重温。经典难以忘怀往往因为它们不仅没有裹糖衣,还对阅读者的智力构成挑战,不迎合且不能伺服。经典之作既丰富人的文化阅历、增强人的文化责任、促进人生使命感的养成,同样也调动人的理性和思想能力,有的还像柯勒律治曾说过的,“通过唤醒人们对习惯和麻木性的注意,引导人看向美丽的新事物”。读经典等于攀登一个个人类筑就的精神高峰,在攀登的过程中使精神、理想、思考力不断得到强健,这于民族进步才真正长久有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