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论话语体系建构是近年来我国文学理论界提出的新话题。这个新话题表明,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中国文学理论界在建设和创新中有了一个新的文论研究的思路和观念。 目前的中国文论话语体系是一种多元而分散的综合体,西化色彩浓厚,成为一种缺少主导结构和协调机制的众声喧哗。需要对这个多元综合体话语结构进行协调贯通,建构一种多元一体的中国当代文论话语体系,其中特别需要建构一种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多元一体的主导结构,使多元而不散乱,使一体而不单调。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继承创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批判借鉴现代西方文艺理论,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把好文艺批评的方向盘,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在艺术质量和水平上敢于实事求是,对各种不良文艺作品、现象、思潮敢于表明态度,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表明立场,倡导说真话、讲道理,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习近平同志的讲话提出了关于文艺评论以文艺学三个主要学科的全面辩证整合和文艺批评四个观点的全面话语覆盖作为基本目标和努力方向的创新思想。这是中国当代文论话语建构的理论基础,应该努力以此作为指导,在话语生产流程的四个主要环节上认真落实好这个指导思想,有效地建构中国当代文论多元一体的话语结构。 首先,文论家具有知识分子身份,是人民的一员,而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要求在文学活动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包括文论家在内的文艺工作者的天职。因此,文论家要超越知识分子个体身份,广泛联系人民群众,虚心向人民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在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领域,贯彻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方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言说,思人民之所思,对人民所创建、推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社会现实就会有更为真切的认识和体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