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深掘现代文学报刊史料价值(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张清俐 参加讨论

    搭建文本间的历史关联性
    海量的文学报刊无疑是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手资料。在山东师范大学教授朱德发看来,文学报刊作为文本的载体、传播的媒体,以及新文学的发祥地与贮藏库,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及其文学史的书写提供了用之不竭的信息。
    文学报刊保存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原生态。鲍国华告诉记者,中国现代作家的创作,往往最先在报刊发表(连载),之后才收录于作品集(或单独刊行)。因此,某一文本的最初形态,尤其是能够体现其创作真实背景的最初形态,往往出现在文学报刊之中,考察报刊能够还原文本发生的历史现场。
    “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和文学史写作来讲,文学报刊史料的收集、整理、阅读与研究尤为重要。”刘进才表示,阅读文学报刊,可以触摸第一手史料,因为原始报刊提供了文本发表的具体语境,研究者可以对一部作品的前后文有通透了解。相对来说,作家全集或选集离开了历史发生的具体文化场域,从孤立的篇目很难建立历史的关联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福春发现,作家在报刊上发表的作品是最接近于原始的形态,多数也是最早产生影响的文本。随着时间的推移,作家的不少作品淹没在报刊之中,有些可能是较重要和优秀的作品。
    “此外,文学报刊自身的资本背景、市场意识、办刊理念、文学趣味以及版式设计等因素,除具有文学史意义外,还能彰显思想史、传播史、出版史和艺术史价值。”鲍国华说。
    然而,受访学者也认为,学界对于文学报刊的重视在学科内尚未形成共识。鲍国华提出,一些研究著作包括文学史著作还存在忽视报刊、不从原始史料入手的弊病。这会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因缺乏史料支撑而造成学科短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