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体自觉中创新艺术表达 考察当下的军旅诗歌创作的现状便能发现:一是部分作品语言粗糙、激情泛滥、空喊口号、诗味寡淡的问题较为突出,二是不追求意境的营造,缺少艺术提炼、表达过于直白,使得军旅诗歌数量虽多,但精品佳作匮乏。诗歌创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按照诗歌创作的规律来写作。什么是诗歌创作的规律?一是要按照形象思维和情感思维的的逻辑,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尤其是主动将自己心灵中的美,放进诗歌创作的规律中去。诗歌创作是有一定难度的,这个难度就表现在语言的心灵化的表达上,是人的心灵感受世界后对语言的选择、运用与自由的表达。这个表达要求形象新奇、角度刁钻、语言精准,要求精神的高度与艺术的难度和语言的精准度的“三度合一”。 要变难为易,就要借他山之石,即要向国外优秀的诗歌学习。学就要学懂弄通,千万不能一知半解,一定要“化”开,就是要把人家的前世今生与前因后果搞清楚,如果没有搞清楚前后左右的联系,没有弄明白上下周边的根源,又怎么可能不“隔”呢?我们要吸取中国古代经典作品的精华,其实也存在这个问题。 另外,也要极其重视诗歌理论和诗歌批评的引领作用。没有理论自信,研究就没有方向。没有方向,就不可能深入下去,更不可能持久地坚持下去。没有理论根据的诗歌,就好像一个流浪汉,变成了盲目的写作。理论建设非常重要,近年来军旅诗歌理论明显弱化,事实上与军旅诗歌创作的弱化有很大的关系。理论研究不能脱离创作的实践,创作实践没有产生富有建设性的成果,理论不可能建立在空中。从这个意义上说,军旅诗歌创作的成果不多,是影响理论建构热情的一个客观原因。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目前的军队院校里并没有军旅诗歌理论方面的课程设计,也就说不上诗歌理论教学人才的储备。加强军旅诗歌理论建设,最重要的是人才建设,我非常怀念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时的军旅诗歌评论家也是明星的阵容,如:周良沛、周政保、张志忠、朱向前、叶鹏、刘方炜等,他们都是军旅评论家,而且都是诗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他们及时对当时的军旅诗歌创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真诚的批评,加上地方上的诗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吕进、张同吾、吴开晋、耿建华、章亚昕、毛翰、王珂、蒋登科、熊辉、厚夫、祁鸿升、洪芳、颜培杰、姚洪伟、钱韧韧等理论批评家们的加入,给予了军旅诗歌的创作以强劲的理论支持和及时的鼓励批评的指引。于今想来,真是功不可没。加强军队的文学,特别是诗歌理论人才队伍的建设,现在已经迫在眉睫。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