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的写作方式是最好的写作训练 短篇小说在文学史上自成一派,当然也有自成一体的写作方式,写好短篇小说并非易事。短篇小说的特点是篇幅短小精悍、语言简练节制、结构严谨整一、情节集中、人物具有代表性,作家在创作之时要有独到的选材眼光,高度凝练的概括能力,精准的文字驾驭能力。 要在简短的篇幅中表达出醇厚深刻的情感和思想,首先就要求作家善于选取适合的题材,善于截取最具典型性的生活横截面。契诃夫笔下的“小人物”,鲁迅笔下的“农民”、“知识分子”,都是作家凭借独到的审美眼光选中的,最能准确传达出真挚思想情感的题材。 独到的选材眼光只是短篇小说成功的开始,在具体的创作中,作家还需要用高度凝练的概括能力来掌控全局。毕竟短篇小说没有那么大的叙事容量和言说空间。在有限的篇幅内,交代清楚故事情节,刻画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都是对小说家概括能力的考验。当然,这里的概括能力不同于简单的归纳和总结,而应该是叙事有所节制,做到张弛有度,既不过于情感泛滥,也不至于极度冷漠。 选材眼光是创作的触发点,概括能力服务于谋篇布局,驾驭文字的能力是短篇小说能否最终取得成功的关键。短篇小说要求精练,一方面便与创作,一方面又较难把握。如何让简短的篇幅一气呵成,如何做到多一段,少一段,多一句,少一句都不行,均是在磨炼作家驾驭文字的功力。艾丽丝·门罗的小说以语言简洁清新著称,她对短篇小说的语言驾轻就熟。曾有编辑在审稿时,试图删去她小说中的某些句子和段落,最后却发现这些段落句子是小说不可或缺的部分,无法删除。 短篇小说的作用和意义巨大 短篇小说写作对小说家来说是一种锤炼和磨砺,能够写出优秀短篇小说的作家一般都能够写出优秀的长篇小说,反之则未必。 长篇小说写作需要搜集大量相关资料,积累大量创作素材,是一项相当烦琐且有难度的工作,这也是有些作家一开始就写长篇却写不好的原因。相较而言,作家先写短篇小说易上手。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伤痕文学”为发轫的短篇小说极其兴盛,这对整个中国小说史的贡献巨大,此时期的短篇小说创作是对作家的磨炼。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是短篇小说的辉煌时期,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和作品,短篇小说的训练在某种意义上,推动了莫言、贾平凹等人后来在长篇领域取得的成就,我们可以看到,当今最有影响的作家基本上是20世纪80年代写短篇小说非常有成就的作家。即使是对某些已经能够驾驭长篇小说的作家来说,短篇创作也仍具有重要意义,马悦然称莫言的短篇小说比长篇小说更精彩,苏童从未放弃过创作短篇小说,铁凝也表示自己对短篇有“近乎偏执的喜爱”。美国作家辛格的长篇小说成就巨大,短篇小说创作也很突出,他的经典短篇《傻瓜吉姆佩尔》《市场街的斯宾诺莎》与他的长篇小说相得益彰。 在不影响整体叙事的前提下,长篇小说的某些段落、章节可能还允许作家掺些水分,而短篇小说因其篇幅的限制,是掺不得半点水分、藏不得一丝拙劣的。因此,短篇小说不易形成长篇小说式的冗长和拖沓,它的语言精干,结构统一,往往能给读者带来更为直接的阅读享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