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翻译家哈赛宁、金泰成等:用外语讲述中国故事(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人民日报 王云松 陈尚文 刘 参加讨论

    金泰成:
    抓紧时间,翻译更多中国作品
    本报驻韩国记者 陈尚文
    走进韩国翻译家金泰成的工作室,青花瓷、紫砂壶、皮影画、熊猫玩偶、大红灯笼……还有9000多本藏书塞满了几个书架。“40%的藏书都从中国带回来的”,金泰成骄傲地对本报记者介绍。
    金泰成1959年出生于首尔,1979年到韩国外国语大学(以下简称“外大”)中文系就读。大学时,他痴迷于英文和法文,经常“翘课”学习法语,把英文书翻译成韩文。直到大学最后一个学期接触到中国古典散文,他才惊觉“错过了”。大学毕业后,金泰成进入外大中文研究所,拼命学、看、写、译,想补回之前落下的,“越深入了解,越深陷于中国的魅力。”
    北京的三联书店、中关村图书大厦,上海的季风书店……每次到中国,金泰成都要先花上至少两天时间“浸”在书店里读书、挑书,“中国书籍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质量越来越好”“每次回韩国,我的行李箱几乎都会超重,最多时一次带了50余本回韩国”。
    “翻译要以大量阅读为基础,读书,既要自我解渴,更要懂得分享。”金泰成感慨,中国在快速变化,而韩国对中国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过去,其中一个原因正是“中翻韩”的力量较弱。金泰成指着工作台前摊着的《穆斯林的葬礼》等十几本书说,“这是近期要翻译的”。工作室一角的地板上,一摞书高高垒起几近天花板,“这是已经译完出版的”。
    2005年起,金泰成开始投入到大量翻译工作中,他翻译了铁凝的《无雨之城》《大浴女》、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海岩的《玉观音》、舒婷的《致橡树》等近100部中国图书,并推动200余部中国优秀图书的版权走进韩国。2016年,《人民文学》杂志韩文版《灯光》开始出版,金泰成任编辑总监。
    金泰成说,15世纪中叶,世宗大王颁布了《训民正音》,创制了韩文,目的之一就是让看不懂汉字的市井百姓可以和中国沟通。如今,几百年过去了,韩国人仍希望继续保持对中国文字的理解。
    金泰成认为,好的翻译都会遵从原著,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心境,而“汉白玉是玉”这样想当然的翻译,则会让原著的味道大打折扣。
    目前在韩国,古典、历史、哲学领域的中国书籍最受读者欢迎,文学书籍却并不受待见。金泰成解释说,当前引进韩国的中国文学作品,一是题材以农村为主,没有客观反映中国城市发展面貌,二是以“50后”“60后”作家作品为主,韩国读者无法欣赏到“70后”“80后”作家的作品,也无法了解到这些作家所经历的中国社会以及他们的视角。
    2015年初,改编自中国作家余华的小说《许三观卖血记》的韩国电影《许三观》在韩上映。金泰成说,韩国电影对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进行演绎,是非常有意义的尝试。通过中国作家的作品,韩国读者对中国文化的感受以及对中国社会现实的理解会更具体,印象也更深刻。
    对金泰成来说,时间越来越不够用了,他准备不再教书,抓紧时间翻译更多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他还计划开办一间私人图书馆,让更多韩国人读到他珍藏的中国书籍,一起交流学习中国文化的心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