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传播与欣赏的现代手段 复制技术使艺术作品的传播可以跨越时空,为众多欣赏者所接受,同时更为方便而快捷。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机械复制时代发达的媒介技术为艺术品的传播奠定了强有力的技术基础。二是复制艺术品的批量生产使艺术品摆脱了狭小的时空限制,呈现在更大时空范围。三是复制艺术品的展示价值决定了它会被更多的受众继续传播。与传统的艺术相比,复制技术的艺术作品是可以被群体分享的。 复制技术使艺术的存在摆脱了时空的束缚,随时随地为人们所欣赏。生产复制技术凭借复制品的数量优势取代了每个艺术品仅有原件的现象,传播复制技术凭借速度优势和传播途径的多样化使得复制品可以在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空间成为视与听的对象。 复制技术对艺术的作用还表现在,它带来了艺术欣赏方式和感知方式的革命,特别是摄影和电影技术开启了人的视觉无意识。 值得指出的是,本雅明虽然对复制技术所带来的艺术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详尽的分析,但并没有被这种现象迷惑,而是意识到了社会大众的需求和艺术的规模化生产所带来的艺术的市场化和商品化,尤其是资本在艺术市场化中几乎成为控制的因素。谈到摄影艺术的商业化时,本雅明毫不留情地批评了摄影作品成为商品的俗化趋势。在资本的幕后操纵和媒体的合谋中,电影的商业价值超过了电影艺术本身,电影明星对片酬的关注超过了表演本身,老板对票房的关注超过了大众的满意度。这种重艺术品的商业价值的现实和趋势不仅极大地损害了艺术的高雅性,而且置艺术于俗化的命运。在资本操控和市场诱导的双重作用下,文人不惜把自己的作品当作商品,甚至把自己当作商品。为此付出的代价是什么呢?那就是文学高雅性的丧失和作家道德的堕落,致使文化成为商品的附庸和资本的奴仆。在资本主义社会,艺术等同于商品,文人等同于商品,这是本雅明现代性批判的切入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