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文学的“恐慌”与“希望”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河北日报 周思明 参加讨论

    如果要走“传承经典、创造经典”之路,青年作者仅靠观看由名著改编的影视剧是不够的,仅靠阅读所谓的“心灵鸡汤”也是不行的。英国作家德·昆西在《致一位青年的信》中说:“文学的全部力量是给人以力量,而不是授人以知识。”青年作者在经典名著阅读中,生成纯正的文学趣味,孕育美好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提高创作水平,这些才是经典阅读的第一要义,也是经典创作的前提条件。
    与现当代文学史上不少作家年纪很轻便已写出经典作品相比,如今的80后、90后写作者虽也不甘示弱,纷纷在网络上发表作品,但由于创作门槛较低,往往鱼龙混杂,难以进入经典文学的范畴。所以,如今的年轻写作者群体,看似千军万马,其实却精品寥寥,往往不被学术界和评论界看好。于是,问题也就随之浮现:我们的文学希望在哪里?
    不可否认,如今在80后、90后的作者队伍中,也有一些作家正在走着与传统主流文学衔接的经典路线,但更多的作品却是经典的含量极少,传统的影子不再,而代之以自说自话,抽离历史。郭敬明的《小时代》沦陷于物质享受层面,韩寒的道义担当倒是强似一筹,但他似乎更热衷于赛车、拍电影,文学写作如今也渐趋式微。
    扩而大之,以文学陕军为例,现在能进入人们视野的,还是陈忠实、贾平凹、高建群、叶广岑等人,文学陕军面临人才匮乏、青黄不接现状。有评论家指出,文学陕军的新人队伍不成形,优秀的70后、80后作家更是凤毛麟角。多少年来,陕西在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文学主将身后,出现了大片空白。毛泽东曾有“本领恐慌”一说,此似可谓之“文学恐慌”。
    应该说,这种“文学恐慌”现象,在当代文坛并非个案——新人被前辈作家的巨大光环所遮盖,前辈的影响力远大于新人。形成此种状态的原因比较复杂,分析起来,一是时代的变化,原有的单纯价值观被多元价值观取代,经典路线、精英路线受到时尚路线、消费路线的强烈冲击;二是新人普遍不太重视和研读经典,往往冲着好看、好玩、搞笑、轻松的阅读效果,冲着能赚取金钱、眼球、市场注意力、号召力的方向狂奔,因而很难再出现像前辈作家那样的经典、精英效果。
    那么,如何克服这种“文学恐慌”?文学的“希望”何在?虽然,我们看到文学界为此做出了许多努力,但能否真的在年轻作者那里起到价值引领的作用,才是问题的关键。譬如:文学评奖或创作比赛作为价值引领的一种,许多评奖坚持发现与引导并重的原则,所看重的是纯文学的标准,主办方希望通过评奖发现一批有才华、有未来的文学新秀,让他们在写作刚开始的时候就能明白什么是好作品,以便培植经典文学生长的土壤和气候。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