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在流变视角下重新审视“文本之河”(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报 孙妙凝 参加讨论

    深入探析文本生成的历史
    如果上溯文本之河,探析文本流变中产生歧异的深层原因,就会对文学的演化进程乃至于学术史的演进有新的认识。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徐建委将先秦经典文本的形成比作奔跑:“那些古老的文本,曾经相互交叉,共同奔跑,交替领先,但最终却被裁判按照终点的排名(刘向校书之后的整理和分类排布),列出了一个次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终点的名次并不能告诉我们哪怕是终点之前一秒的状态。”以《汉书·艺文志》为例,其中存在的六艺诸子、九流十家的叙事结构已经成为我们理解先秦学术的基础结构。但应当注意到,《汉志》主要呈现的是战国秦汉文献的终点,而非起点和过程,其文本掩盖了早期文本流传及学术、思想史诸问题。北京大学中文系讲师程苏东则从文本生成的角度出发,考察了今本《春秋繁露》的成书方式,认为从中反映的学术风气值得重视。
    此外,如果考察明清学者对经典文本的整理及评点,也可进一步了解经典文本流传的复杂性。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副教授罗剑波发现,明清时期的《楚辞》评点本形态颇为独特复杂,就出现较早的明冯绍祖校刊《楚辞章句》来看,该本从前世诸家著作中选取相关评语,以眉批、旁批、总评等评点形式置于该书之中,这种评点形态所承载的“注”、“评”杂糅的内容十分特殊。作为后世而出的融注疏、批评于一体的精善读本,《楚辞》评点诸本对于经典的延续与再生价值重大。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讲师林晓光则认为,明清学者在对分散保存在各种类书、史书及古注中的汉魏六朝文学文献进行整理辑佚时,发展出了一套特定的处理手法,即对同一作品散见于不同文献来源的不同局部,进行含有个人主观判断的拼接、插入等操作。这种后人通过文献整理而改造前代文学文本的情形,本身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文化史现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