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多维透视杭州文化及其精神特质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报 葛永海 参加讨论

    杭州文化从古到今,在雅与俗的文化空间中自由穿梭,从对历史人物丰伟功业、飘逸气度的追怀,到现世红尘碌碌人生的记录。杭州的许多景观都见证着历史、述说着历史。就艺术格调之维而言,是真与幻的和谐。
    良渚文化遗址位于今杭州余杭,其存续年代为距今5300—4200年,属于新石器时期。良渚文化遗址的最大特色是其出土的玉器。总体来看,这一时期的文化习俗、生活方式等文明形态都深深地印刻在杭州城市的历史演进中,转化为恒久的文化动力,影响深远。
    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设会稽郡。钱唐县是西汉会稽郡统辖二十六县之一。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废钱唐郡,改设杭州,“杭州”一名由此出现。到了南宋时,杭州进入鼎盛时期。
    若对杭州的历史文化加以总结提炼,就文化形态而言,是雅与俗的互化;就历史变迁而言,是古与今的统一;就艺术格调而言,是真与幻的和谐;就精神特质而言,则是温与刚的融合。
    雅俗互化:杭州文化的形态特征
    宋元时期,杭州出现了江南最具特色的市民文化,它不仅成为杭州城市的耀眼标记,也成为那个时代的繁华缩影。杭州市民文化的最大特征即雅俗共体。
    宋代以来,由于生产力迅速提高,城市得到很大发展,出现了美国学者施坚雅所说的 “中世纪城市革命”,由于城市的结构与形态发生很大变化,商品流通,街市繁华,市民阶层壮大,市民文化繁荣。宋元时的杭州西湖成为最热闹、最繁华的去处之一。《武林旧事》卷三:“西湖天下景,朝昏晴雨,四序总宜。杭人亦无时而不游,而春游特盛焉……日糜金钱,靡有纪极。故杭谚有 ‘销金锅儿’之号,此语不为过也。”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写道:“临安风俗,四时奢侈,赏玩殆无虚日。西有湖光可爱,东有江潮堪观,皆绝景也。”在杭州城内外,勾栏瓦舍之中,杂剧、杂技、讲史、说书、说浑话、皮影、傀儡、散乐、诸宫调等,百戏荟萃,异彩纷呈。
    杭州的大雅同样有目共睹。唐宋以来,文人雅士在杭州留下无以计数的诗、词、书、画、篆刻等文学艺术作品,许多成为千古绝唱。文人都将西湖视作人间至境,无论是唐之白居易,还是宋之林逋、苏东坡、杨万里,元之杨维桢等,都将自己视为西湖知己,流连忘返。北宋初年的林和靖秉性孤高,为人恬淡,甘于清贫。40余岁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由此为西湖留下了一段关于“梅妻鹤子”的隐逸传奇。
    概括而言,杭州雅俗文化是有“山头”的。杭州俗文化以西湖东南的吴山为代表。吴山是民俗荟萃的大舞台。历史形成的吴山庙会、风味饮食等是杭州俗文化的集中反映。杭州雅文化显然以西湖北面的孤山为代表。白居易诗云:“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今日之孤山既是风景胜地,又是文物荟萃之处,南麓有文澜阁,山顶西部有西泠印社,东北坡有纪念林和靖的放鹤亭等。亭外广植梅花,为西湖赏梅胜地。孤山较多地集中了雅文化的精品。
    杭州雅文化与俗文化相融无间,有大量的文艺作品介于雅俗之间,两者兼具。一方面是俗话雅韵,宋元以后杭州兴起的通俗小说,如《卖油郎独占花魁》、《金玉奴棒打薄情郎》等西湖小说,充满了文人的情感和趣味;另一方面是雅诗俗趣,如杨维桢首倡《西湖竹枝词》九首,引得天下人竞相唱和,其二云:“家住西湖新妇矶,劝郎不唱金缕衣。琵琶本是韩冯木,弹得鸳鸯一处飞。”民俗意味的竹枝词以文人的口吻出之,这本身就是雅俗相融的典型方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