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抗战诗歌精神传承的思考(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作家网 newdu 参加讨论

    抗战初期诞生于战斗中的抗战诗歌的显著特点是:作品同民族的命运和国家的安危紧密结合;作品中充溢着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反抗信念,直抵群众和爱国士兵的内心;诗人们主动与民众与士兵站成一条战线;诗中强烈的爱国色彩与抗战信念和音乐快速结合形成抗战诗歌的经典。就这一点来说,诗人将创作触角深入到战斗中去,去号召、去唤醒、去鼓舞、去激励,使这一时期的诗歌(歌曲)作品与民族共命运,与人民共呼吸,与斗争共律动,从作品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每篇作品都深深地打上了时代与战争的烙印。抗战诗歌使中国现代诗歌的立足点移到了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的高度上,使中国现代诗歌从缠绵悱恻的个人情感与心理的小圈子中解放出来,形成宏大与壮阔的抒情与叙事风格,成为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的一座高大的里程碑。
    二、抗战诗歌用广大群众(尤其是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与通俗易懂的语言,伴之以随处可见、易于接受的传播方式抵达群众的内心,使抗战诗歌的感染力与震撼力充分发挥出来,是抗战诗歌的创作方式、表述方式与传播方式在战争环境下向贴近群众、贴近战争、贴近战士的方向转变。与抗战诗歌内容一样,这种转变是抗战诗歌的一个显著的外部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决定抗战诗歌的内容与形式
    1937年7月,中国的全面抗战爆发后,年轻的诗人与作家响应党的号召走到抗战第一线与战士和群众(主要是农民群众)亲密接触,共同战斗与生活,进而创作出大量短小易懂、号召力强、警醒作用明显的诗歌作品。在敌后抗日根据地随处可见抗战诗歌(诗传单)与抗日的标语刷在墙上、山崖上、道路两边的树干上,起到了十分巨大的鼓舞士气的作用。在这方面作出成就进而产生极大影响的要数诗人田间。田间创作了大量诗传单这一诞生在晋察冀根据地独有的诗歌样式。他的主要创作活动是1938年后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他创作的《假使我们不去打仗》一诗,在根据地起到了深刻的动员与教育作用。这首诗在根据地动员青年当兵时被广泛刷写和朗诵,许多农家子弟就是看到这首诗和为这首诗配的木刻画后,参加抗日队伍的。在抗战时期的每个抗日根据地,也包括国统区,无人不知田间的诗,田间也成为抗战诗歌创作中的代表性诗人,是拥有农民和士兵读者最多的诗人。抗战时期另一位有影响的诗人,要数魏巍,他创作的抗战诗歌也同田间一样,受到根据地军民的欢迎。《游击队部的夜》《伏击》《叩门》《蝈蝈,你喊起他们吧》等诗,其构思特点是抓住战士与百姓战斗生活的一个片段、一个细节展开叙述与抒情,战士与老百姓听得明白,记得住。应该说魏巍在抗战时期,开创了战士叙事的写作先河,这些诗,即使现在读来,仍然让人心头热热的,可见其魅力之大。在晋察冀根据地,像陈辉的《献诗——为伊甸园而歌》:“我的血肉/它将化作芬芳的花朵/开在你的路上/那花儿呀——红的是忠贞/黄的是纯洁/白的是爱情/绿的是幸福/紫的是坚强”;像孙犁的《儿童团长》:“小金子/闭上一会儿眼/身上紧接着/来了几阵寒战/但是一个念想,像一条火绳/闪耀在他眼前/我是在抗日呵……”晋察冀根据地的诗人在斗争中创作的这些抗战诗歌,通过刷墙、出版(报纸和杂志)、朗诵会,开会前或战前宣读等战士和百姓易于接受的方式,在根据地传播,产生了强烈的鼓舞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作用。仅1984年再版的《晋察冀诗抄》(魏巍主编)一书中,就收入了38位诗人的223首诗(当然,这还不是当时诗歌的全部)。随着抗日战争胜利进程的加快,诗人队伍也不断壮大,形成了可观的文艺工作者队伍。今天,回顾先辈们创作的抗战诗歌,内中有许多值得我们今天思考的东西:诗人走到群众中去,与群众共同生活、共同战斗;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创作,用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传播;与抗战共命运、同步调;在战斗中发现,在战斗中创作,在战斗中进步,这些应该是我们学习、研究抗战诗歌的精神传承时要学习和实践的。
    三、党对抗战文艺的坚强领导作用以及党的高级领导人身体力行的示范作用,是抗战诗歌兴起与发展的重要动力,是理性思维借助形象思维传播抗战理念与政策、意志的成功范例,也为以后党领导文艺工作积累了经验
    抗战时期,许多作家、诗人、艺术家及青年受到感召,纷纷奔赴延安,参加到全民族抗战的行列中。对于作家、艺术家、诗人,党在延安成立以鲁迅名字命名的鲁迅艺术学院,即著名的延安鲁艺,请他们担任教学与辅导工作,像从国统区来的周扬、艾思奇、何其芳、吕骥、冼星海、塞克、马可等一大批著名作家,艺术家,都满腔热情地投入到了培养文艺人才的工作中去。而像贺敬之、刘炽、莫耶等这样一大批青年学生,则成为鲁艺的学员,在学习中成长,以后都成长为著名的作家、艺术家。如果拉一个名单,新中国成立后文艺战线的生力军主要是从延安鲁艺走出来的。而在当时,这些人在鲁艺毕业后又都成为抗日文艺工作的骨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全面抗战开始后,朱德、彭德怀率八路军总部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在戎马之余,也写下许多首抗战诗歌,其中《出太行》写道:“群峰壁立太行头/天险黄河一望收/两岸烽烟红似火/此行当可慰同仇”;朱德还写了一首《赠友人》:“北华收复赖群雄/猛士如云唱大风/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这两首诗表达了将军抗日的决心与自信,在华北抗日前线很快传开,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军民的士气,应当是整个抗战诗歌中最为著名的两首诗。当时在延安中央军委任参谋长的叶剑英,读到朱总司令这两首诗后,兴致所至,马上和诗一首:“将军莫唱大刀头/沦陷河山寸寸收/勒马太行烟雾外/伊谁与我唱同仇”。两位抗日将军,两首诗,抒怀写志,鼓舞军心,一时传为佳话。与两位将军诗怀相通的还有在江南坚持抗战的陈毅将军,他于1937年9月写了一首《闻八路军大捷》的诗:“抗日旌旗战局开/大军东出薄燕台/南方豪杰风雷动/团结救亡下山来”。抗日激情溢于字里行间。不久陈毅、粟裕率新四军在江苏镇江打响了新四军江南抗日第一枪,陈毅兴奋地写下《卫岗初战》一诗:“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新四军这一战全歼日寇80多人,与八路军的平型关大捷,一北一南,互奏凯歌,极大地振奋了抗日军心。陈毅在八年抗战中。写有诗词38首,记载了抗战的历程与战斗情怀,如能全读,则其整个抗战时期的足迹、历程、情怀、思考都可浏览。真可谓 “一柱江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郭沫若语)。
    全面抗战期间,一些爱国人士也写出了表达民族情感的抗战诗歌。如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成吉思汗陵写了一首《天净沙·谒成吉思汗陵》:“兴隆山畔高歌/曾瞻无敌金戈/遗诏焚香读过/大王问我/几时收复山河?”爱国情怀,字字可见。另一位爱国将领续范亭参观西湖岳坟后,写了一首诗:“堂堂庙貌接忠坟/民族英雄盖世勋/东海狂涛响霹雳/而今谁是岳家军?”此诗借岳飞自励,表现了昂扬的抗战精神。续范亭将军在全面抗战爆发后,率先接受八路军领导,在山西打击日寇,用实际行动回答了“而今谁是岳家军”的设问。
    在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指引与影响下,周恩来团结国统区的文艺工作者,组织他们成立战地服务团,奔赴各个战区,向国民党士兵宣传抗日主张,激励他们的抗战决心,起到了鼓舞士气,团结抗日的作用,也诞生了一些抗日诗歌作品。像由胡风主办的抗日文化刊物《七月》,就团结了一大批诗人,刊发了许多好的抗战诗歌作品,像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反侵略》《挺进》等,都产生了极好的社会影响。
    诗歌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由于形势使然,必然会摆脱无病呻吟以及卿卿我我的情感走向,用宏大的叙事与抒情表现民族的意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