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儿童文学的再准备(繁荣儿童文学大家谈)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人民日报 李敬泽 参加讨论

    “繁荣儿童文学大家谈”开栏以来,两个月的时间里,来自创作、出版和理论评论界的知名作家、专家和学者,热情参与讨论,发表真知灼见,让我们看到了儿童文学在这个时代受到的关注。为儿童写作也是为未来写作,4亿中国儿童的庞大读者群意味着一份沉甸甸的文化责任,推进中国儿童文学繁荣发展任重而道远。今天,我们以这篇《儿童文学的再准备》作结,栏目虽然结束,但对儿童文学的观察与思考还将继续。
    ——编 者
    核心阅读
    中国儿童文学过去的“黄金十年”成就辉煌,但可能也是粗放的、跑马圈地的发展,很多基础性的工作还需要补课
    儿童文学从来就不仅仅是“文学”,它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深刻、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关切
    在现有机制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儿童文学的社会性评价体系,让评论家以外的作家、出版人、心理学家、教师、家长、孩子充分参与
    要使儿童文学建立在对儿童生活和心灵的可靠知识与精微分析的基础上,使其价值取向和文化关切建立在全社会的充分共识之上
    过去十年是中国儿童文学的“黄金十年”,儿童文学创作出版在强劲的阅读需求带动下,经历了令人目眩的井喷式发展。这是作家、出版人、批评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但从根本上看,还是大势使然。十多年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口和家庭结构、社会一般消费水平、教育和文化形态都发生着急剧变化,各方面力量汇聚起来,巨大的繁荣几乎是猝不及防地来到我们中间。使用“猝不及防”这个词,是为了说明儿童文学过去十年的迅猛发展,一定程度上是匆忙上阵,准备不足,需求滔滔而来,来不及深思熟虑,只好马上行动,在创造和探索中顺应大势。于是,“黄金十年”成就辉煌,但可能也是粗放的、跑马圈地的发展,生机勃勃但也潜伏一些问题,过于热闹也就难免浮躁。
    对于这个时代的儿童的认识准备不足
    准备不足终究要补课。儿童文学创作出版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面临新的更高要求。过去十多年中,涉及少年儿童的方方面面的因素都发生了重要变化,对此,需要做认真系统的研究。作为一个文学门类,儿童文学首先是由它的读者所界定的,它的对象是0岁到18岁的少年儿童,也就是法律意义上的未成年人,这就决定了儿童文学有着具体明确的社会属性和文化功能,它内在地预设着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和培养,也包含着社会对少年儿童的理解和认识。那么,首要的问题是,对于这个时代的少年儿童,我们的作家、出版人到底知道多少,达到了什么样的认识水平?
    谈起少年儿童,我们有太多诗意的、浪漫化的修辞,这当然很好,至少表明了我们多么爱我们的孩子。但是不要忘记,我们面对的不是抽象的、观念化的、均质的少年儿童,而是如此具体的这个时代的中国孩子,在这近4亿少年儿童中,存在着复杂的差异。以生活的地域而论,城市的孩子、农村的孩子,大城市的孩子、中小城市的孩子,东部的孩子、西部的孩子,一样吗?可能很不一样。以年龄而论,我们通常分成低幼、儿童、少年或者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并作出相应的界定,但这种区分是不是够了?在有的国家,儿童文学创作出版是建立在对孩子的高度细分和深入研究基础上的,7岁的男孩子是什么样、女孩子是什么样,16岁的男孩子女孩子又是什么样,逐岁研究孩子的身心状况和成长中的问题。相比之下,我们爱我们的孩子,但我们在孩子身上下的功夫还不够细不够深,还是大而化之的。
    生活的变化、时代的变化也深刻地印于孩子的身心。比如,就相同年龄接收信息的水平而言,这个时代的孩子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这到底对他们的心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又比如,现在孩子们的营养水平、身体发育水平普遍高于过去,他们的身体可能比心智跑得快,这也一定会带来新的复杂问题。更不用说,孩子们并非被隔离在绝对的保护罩里,家庭、社会、媒体、流行文化中的种种因素,都会反映、折射、渗透、参与到孩子们的生活和成长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