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与家庭”议题重大 1918年,《新青年》杂志推出“易卜生专号”。易卜生名剧《玩偶之家》中的女主人公娜拉的命运,引起当时一代青年的共鸣,更将“个人与家庭”、妇女解放等问题推到时代的前台。时移世迁,怎样建设家庭、怎样使个人与家庭和谐相生,依然是一个时代课题。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孙向晨强调,在“问题与主义”的辩论之前,更直接、更触动人心的是关于“个体”与“家庭”的论述。当时,对此有正反两个命题:倡导独立自由的个体,批判桎梏依附的家庭。他认为,有必要重新检视这两个命题的合理性。在现代中国,个体与家庭可被称为“双重本体”,因为两者间有着难以消融的关系,各有其价值:单纯的个体性价值观念并不足以完全支撑起完整的现代社会,单纯强调个体远远不够;用“亲亲”代替“个体”的企图也有巨大风险。 显然,在今日中国推进社会建设的进程中,怎样处理好个体与家庭的关系,依然是一个重要课题。 “新文化运动百年反思”系列学术会议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等5家高校院系联合主办。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