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在角色扮演的狂欢中折腾———读《骰子人生》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未知 陈增爵 参加讨论

    
    《骰子人生》 [美] 卢克·莱恩哈特著陈正宇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命运,往往是作家书写人生的坐标。《骰子人生》的作者卢克·莱恩哈特,却用小说人物随心所欲的“掷骰子”,对写作坐标进行一番似是而非的调侃和嬉弄。
    如果说小说的写作总是构思的产物,那么“掷骰子”的结果却是“随机”的,而这个“随机”的构思者就是上苍。是上苍,主宰着《骰子人生》里主人公的命运遭际。故事的发展脉络也就“随机”行进,读者更是无从猜测。
    《骰子人生》以自报家门的方式让小说的主人公登场:长相如同美国电影《超人》里的英雄克拉克·肯特的精神科医师卢克·莱恩哈特,有位漂亮的妻子和两个可爱的孩子。30出头的他,时常面对各种来他诊所求诊的心理治疗患者。卢克听他或她的情绪吐露,又必须按照心理医师的职业要求,保留他或她的生活隐私。都说心理医师仿佛是吸纳不良情绪的垃圾桶,久而久之,仿佛陷入莫名压抑的卢克,感到百无聊赖。自己家庭生活的平庸,使他索然无趣,他又觉得使用心理治疗方式,非但不能帮助患者摆脱痛苦,自己反而要压抑心头不断冒出的想要自杀、杀人的欲望。卢克竟然突发奇想,用“掷骰子”的“随机”方式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开始对自己多年来循规蹈矩的心理模式进行反抗和叛逆。他先列出6个生活中可望实施的行为选项,分别与骰子的6个面设置一一对应,并由此进入了一个无须自我限定的“自由”领域。“掷骰子”完全是“随机”的,无论“掷骰子”的结果是卢克喜欢、厌恶,敢于做或害怕做,他必须不折不扣地唯命是从。小说《骰子人生》的情节由此而犹如脱缰野马,邪门、狂野得一发不可收。可能这就是此小说被归入西方文学“邪典”之原因吧。
    线性的叙述,场景的描摹,《骰子人生》所展示的,是徘徊在人性里长期被抑制的那些罪恶行径,一旦被解禁后的张狂。情欲、好色、施虐、杀戮,日常人生中被文明社会道德、礼仪、习俗所约束的人性中的丑恶,摆脱了耻辱感的管辖,肆无忌惮地冲撞伦理,甚至法制的界线。或许是不敢数祖忘典,小说里对心理治疗医师卢克的“随机”行为举止之荒诞、悖逆的刻画,从释放性欲开始,以此表示其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致敬之意———卢克最初挑逗、勾引同事的妻子与其通奸。他的性欲发泄对象,从朋友妻,发展到女同事,甚至女患者。卢克的日常人生,就是在“掷骰子”这“随机”的指引下,行进于各类社会角色扮演的狂欢中:他实施了自己从家庭净身出户的婚姻破裂,他策划帮助精神病患者“飞越疯人院”,他充当携带手枪和毒药在性虐待和毒品麻醉中从容不迫杀人的凶手,他居然在杀人后又不露声色地使自己摆脱了法律的追究。而且,他还振振有词地用所谓的一番“掷骰治疗”理论,使医学学会无法执行将其除名的惩处。最触目惊心的是,他居然能将“掷骰治疗”理论发展成为“掷骰经”,使其晋升到宗教意义的高端。
    西方文学多半含有源自宗教意识的“罪孽”理念成分,即便是现当代作家涉及人性剖析的写作文本,也很少能躲避“罪孽”理念的贴身紧逼。《骰子人生》自然难以摆脱其萦回缠绕。可是,《骰子人生》的作者却祭出“自由”理念,并且怂恿“自由”与“罪孽”分庭抗礼。小说中,卢克滔滔不绝地鼓吹自己创造的“掷骰治疗”理念,它立足于自由,由于自由,就能毫无顾忌地表达真实的自我,让被“正常人格”压制的一些“个性”得到释放,甚至获得发展机会,使人格不致分裂,精神不致错乱。
    《骰子人生》对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社会物质的充裕叙述是客观的,而它对那个年代美国中产阶级精神生活的描摹也是真实的。物质充裕后精神生活如何摆脱无所依凭的“贫困”?在无聊中吸毒,寻找刺激,或者放任个人的自由,《骰子人生》一一放手演来,如同一出黑色荒诞剧,光怪陆离。在如同哈哈镜的扭曲映照中,似乎又是西方文学常见的“人一半是魔鬼、一半是天使”哲理的演绎,只是书中将“魔鬼”的一半强化,涂抹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学术油彩。之所以如此做,或许是因为作者确实拥有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文学硕士学位和心理学博士学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