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狂欢话语式的苦难叙事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学报》2013年5月30日 北 乔 参加讨论

    就故事架构而言,胡海洋的长篇小说《大河拐大弯》(作家出版社2013年2月版,以下简称《大河》),并不复杂,以卓逸之的成长经历为线索,以其记忆为视角,勾勒出一幅特定时代家族世事的斑驳图景。《大河》,当是一部家族的断代史,时代的横切面,滚涌其中的有真正的爱情、欲望的放纵和本能的还原,从而织造出人间天堂与地狱的双重景观。
    苦难叙事,一直是文学无法绕开的主题,当是、也更是文学的核心话语。《大河》,貌似轻松、恣肆,内在却是苦难的。从叙事角度而言,胡海洋显示出深厚的话语功力。这是一杂合式的文本,语言空间巨大辽阔,裹挟了民间口语、政治词汇、时代流行语、母语的古老品质和欧化性的词语。甚至可以说,《大河》基本上汇集了文学和人生所有的话语方式和内容。如此繁杂的话语碎片,经由作家的糅合、拿捏和心魂的内化,最终统一于其个性化的语境之中。从童年到少年再到青年,卓逸之的表达方式在随势而变,人们的语言也掺杂进时代感,但内在的语感却始终一如既往。
    在整体结构上,《大河》的主线很清晰,再进入细部,时空交错的蒙太奇、意识流比比皆是,这无疑加大了阅读难度,但也丰实了作品的内蕴。看似在随意之中,叙述就会或中断,或转向,或游离。语感的跳跃式变化,叙述过程中的随时横生枝节,彻底颠覆了常规化的写作,使文本呈现出混乱无序、零零碎碎的面貌。在我看来,如此的叙事,其实是一种深度意味的象征。如前所述,《大河》的故事生发于一个人性杂乱、世态动荡的时代,一切都是非常态的。面对这样一个近似疯癫的人间,面对这样一样狂乱的世界,《大河》的叙事应合着,参与着。卓逸之的目光和内心是文本叙事的支点,虽然表面上叙事视角时常在转切,但其根本,总是卓逸之的耳目所及。他在成长,人们在生活,社会在前行,这三者是同步的,产生了互动性的功效。当我们进入《大河》的文本世界,感受其言行举止,其实就是感受那个时代的脉搏跳动。将叙事文本与所要面对的世界形成一致性,这样的象征,艺术感染力是巨大的。
    在《大河》中,我们还能感受到胡海洋对于传统文化被冲击、碎化的焦虑。卓氏家族从最初的中医世家沦落到任人践踏的平民,根本性的原因就是人性的迷失,对于传统文化的背弃。卓氏家族的祖辈最擅长的是为人治病消灾,就连“麻风病”都被攻克了。可后代们却在灵魂被染上麻风病后,医者落为患者,这是一种莫大的悲哀。在这里,“祖”成为一种意象。作家充分运用了汉字生成的多种可能性,将祖化作阳根的象征。“祖”这样一个字的意象贯穿整个文体,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意象场。在人物命运发生变化之时,有关“祖”的读解就会如期而至。现时的生活是粗俗的,无文化可言,人们只能靠神话传说自慰,以家族的传奇逸事作为救命草,个中对文化之根的漂浮,对现时人们对于生命和精神之根的丢弃的批判和痛斥,是显而易见的。
    《大河》散发着魔幻现实主义的气质,但又走进了社会的最低层,探入到生活的第一现场,不回避人性的丑恶,不滤化生活如沙尘般的杂质,一切和盘托出。这其实是对生活的尊重,是深入人性多层面的举动。我们在作家的随意和轻松之中,真切地感受到他内心的沉重与焦灼,体味到他强烈的悲悯意识。这使得《大河》愈加厚重,其努力和探索,以及之于人生、社会、民族和人类生存的追问,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