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时代巨变中的文学命运——在法兰克福大学文学院的讨论(5)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人民日报 张江 陆建德 高建 参加讨论

    在交流中建构文化身份
    张江:在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中,在文学的建立与传播过程中,西方文学带来的影响是很大的,特别是“五四”以后。比如在青少年的童话教育方面,中国孩子几乎都知道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像《皇帝的新衣》《卖火柴的小女孩》,孩子们熟悉得很。西方文学和思想对中国文学的这种影响,对青年一代的成长的影响,虽然有它有利的一面,但我们还是希望,中国的青年一代对自己民族的文学和民族的传统能有更多的了解和阅读。
    海因茨·德吕格:这是一种可以称之为“民族中心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的争论。我对中国的文化和传统知道的不多,我们今后应该更多地了解中国传统,这样才可以和美国的传统、欧洲的传统进行比较。有人说,德国的当代文化有点像美国的当代文化。这样的话,就更需要重视我们的传统。没有传统,就面临失去自我的危险。因此今天我们首先要了解传统,坚持传统,阅读传统,讨论传统;然后要去应对传统身处的这个时代,以一种辩证的方式看待传统。当我们做跨文化的文学研究时,不能仅仅研究移民文学,即研究由于种种原因移民到德国来的人的文学,而且要研究异域文化,研究他们的传统。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中国与德国在经济方面有很多联系,在文学交流上,我们也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应该在珍视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坚持文学的民族性,通过文化交流来建构文化身份。
    苏珊·克努法特—海因:我提一个与文化身份相关的问题。我感兴趣的是,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学指的是什么,有什么主题吗?
    陆建德:中国是个大国,有很多民族。在中国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中国文学的多样性。我们现在的教育中也注重文化的多样化,引导学生以更开放的态度对待少数民族,花时间学习少数民族的文学。在中国,民族文学研究一直受到高度重视。比如,中国社科院有一些研究员就专门在做史诗研究。以前有人说中国没有史诗,现在发现并不是这样,内蒙古以及其他很多少数民族都有他们的口头传统。这些史诗内容非常丰富,蕴含着悠久的历史故事和生动的人物形象,一些老艺人可以连唱好几个星期不停。而且,这些史诗没有书面歌词,一代代传承靠的就是口传心授,并不断有新的创造。这样的民族文学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已经得到重视和保护。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