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中国报告文学的一面旗帜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作家网 李炳银 参加讨论

    1996年12月12日深夜,徐迟从武汉同济医院六楼病房的阳台上跃出,用非正常的方式瞬间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当这个消息突然传开时,很多人感到非常震惊、疑惑。是因为不能忍受的孤独?是因为内心的悔恨?是因为沉迷电脑而产生的焦躁?还是因为寻找一种激情的解脱?没有人能够回答——
    徐迟的肉体生命就这样结束了。可是,作为一个富有才学的诗人,一个出色的翻译家,一个杰出的报告文学作家,他的精神和他所创造的文化成果却不会就此而离去,反而会长久地被人们记忆和感受。今天,当徐迟百年诞辰的时候,我们在这里纪念徐迟,正是对他怀念的继续,是对他人生和文学事业的认真回顾和再认识。面对徐迟和蔼微笑的肖像,仿佛徐迟又来到了我们的面前,以他那平和的作风,智慧的眼神和诗性的话语与我们进行又一次交谈。
    徐迟曾出版有诗集《二十岁人》《美丽·神奇·丰富》《共和国歌》等;翻译作品有《瓦尔登湖》《巴马修道院》等,这些诗作和译作,至今还在读者中流行和产生影响。但是,自1978年《人民文学》第1期发表了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之后该作又经全国各地的大小报刊转载,徐迟的名字就迅速以一个报告文学作家的新头衔在广大的读者中流传了。尽管在这之前,徐迟已经有《石油头》《祁连山下》和《地质之光》等不少报告文学作品发表,可都没有《哥德巴赫猜想》对于中国的社会生活、对于中国文学的影响巨大。而且,在此之后,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徐迟又陆续发表了《在湍流的涡漩中》《生命之树常绿》《结晶》《来自高能粒子和广漠宇宙的信息》《马思聪》等一批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作品。这是徐迟报告文学创作的集中喷发,是中国文学天空的响雷,是开辟中国报告文学新阶段的激情诗意壮行。徐迟无疑是以自己的个性创作,将中国的报告文学体裁创作推向高峰的作家之一。
    在《哥德巴赫猜想》之前,徐迟曾经在担任编辑公务之余,写作了不少报告文学作品,像《我们这时代的人》《庆功宴》《在高炉上》《草原上的钻机》《一桥飞架南北》等真实表现社会主义建设生活的作品,这些作品,是他“尽了最大的热情”拥抱生活和纯真地赞美生活的结晶。这些报告文学作品,今天看来,虽然难免存在一些作家难以逾越的历史局限性,但是,徐迟对于祖国新生和建设的欣喜情绪饱含在这些作品之中,使他的作品表现出透明健康的质地。也许,如今人们提起徐迟的报告文学的时候,已经很少顾及这些作品了,但作为徐迟报告文学创作的一部分,其存在是不应该被完全忽略的。特别是像《一桥飞架南北》这样真实地表现当年武汉长江大桥建设的作品,56年过去了,作品围绕大桥建设的难题、矛盾分歧、复杂的施工建设和激越的精神情感所进行的真实记述,直到今天还是有很重要的价值。
    当然,对于徐迟和报告文学来说,最需要看重和面对的无疑是以《哥德巴赫猜想》为代表的一批作品。这些作品,是徐迟自己和中国的社会生活经历了巨大的波动之后出现的报告文学新作,是一个时代生活的真实文学表现。比起此前那些热情拥抱和歌赞社会主义建设场景与先进模范人物的作品,这些作品似乎有更多社会和人生的坎坷况味,有更加浓厚的进取奋争的内容,更多科学文明目标的追求,是一种在题材和内容层面都表现出新意、文学手段更加纯熟圆润的报告文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