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诗与画艺术的同质与异质关系研究——《拉奥孔》的审美启示意义初探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网 孙宇 参加讨论

    摘要:《拉奥孔》是西方美学史上最重要的美学著作之一,莱辛以雕像群“拉奥孔”为核心,论证诗与画在表现上的同质与异质,比较诗与画各自在创作要求和表现手法上的不同,阐释各类艺术的共通规律性和独特内质性,揭示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的相互联系及区别,对后世文学发展影响深远。在此,笔者拟从莱辛《拉奥孔》的写作背景出发,并对《拉奥孔》美学思想做精细的整合和分析,以此来达到对《拉奥孔》审美启示意义的整体把握。
    关键词:诗与画;拉奥孔;同质;异质;审美启示意义

  作者简介:孙宇,延边大学在读博士
    拉奥孔是1506年在罗马挖掘出来的一座雕像,它是根据希腊传说而雕塑出来的,再现了老人拉奥孔和两个女儿被大蛇咬住时刻的痛苦挣扎画面。据古希腊传说记载,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访问希腊,带着希腊美女海伦王后私奔回国,希腊人组织联军准备攻克特洛伊,结果战争打了9年之久,仍未攻破。第十年的时候,希腊将领奥地苏斯想出一个好主意,把精兵藏在一个大木马的腹内,放在特洛伊城门外。特洛伊人以为希腊军知难而退,遗留下来木马,所以就放松了警惕,于是,将其带到城内,并欢乐庆祝。夜深人静之时,伏兵从木马中跳出来,把城门打开,希腊军一拥而入,将特洛伊城攻下。拉奥孔恰好是特洛伊国日神庙的司祭,在特洛伊人把木马搬进城内时,极力阻挠,但却无济于事,其举动还激怒了偏爱希腊人的海神,于是,海神便派两条蛇把拉奥孔和两个女儿一起绞死。从此,拉奥孔的故事便流传开来,而雕像拉奥孔选择的恰恰也是此题材。
    18世纪德国美学家莱辛的《拉奥孔》也是以拉奥孔的故事为主线展开的,自问世以来,影响深远,被誉为是一部“现实主义美学里程碑”和“启蒙运动思想武器”的理论著作。书中既有对诗与画各自特征的概括,又有对二者界限的描述,观点的明晰性和代表性成为西方美学史上诗画理论的著名论断,其中的审美启示意义可谓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对德国文学的产生和建立,还是对整个欧洲世界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一、莱辛《拉奥孔》的写作背景
    罗马诗人维吉尔在他的史诗中也曾论述过拉奥孔这一题材,所以,莱辛通过比较拉奥孔在雕像和史诗这两种题材中的不同艺术形象,来揭示了诗歌艺术和雕像艺术之间的诸多差别。对于二者间的区别,朱光潜先生在《西方美学史》中做过论述,并将两者的区别分为三点:一是媒介角度,绘画的媒介是线条和色彩,诗歌的媒介是语言;二是题材角度,绘画偏向于展示物体,诗歌偏向于展示精神;三是接受角度,绘画给人以视觉的冲击,诗歌给人以听觉的享受。“其实这三个分别根本只是一个分别,即德国美学家一般所说的‘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的分别。”[1]即,莱辛认为:绘画是作为一种空间艺术存在的,因此,体现的是物体美;诗歌是作为一种时间艺术存在的,因此,展现的是时间美。
    《拉奥孔》的写作缘由可以追溯到西方自古有之的“诗画一体论”,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曾说过:“画是一种无声诗,诗是一种有声画”,接着拉丁诗人贺拉斯又在《诗艺》中提出“画如此,诗亦然”,此后一段时间里,西方文艺理论家便认为诗画一体是理所当然的。诚然,《拉奥孔》的写作背景正是在德国文艺界普遍信仰诗画一体论的时代,当时的温克尔曼先生是诗画一体理论的主要代表,温克尔曼先生[2]认为“希腊绘画雕刻杰作的优异的特征一般在于无论在姿势上还是在表情上,它们都显出一种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3]因此,这种背景下,莱辛写出了《拉奥孔》,并在书中认真梳理了诗与画的界限和各自的表现特征,对其产生差异的原因也进行了相对深刻的分析。莱辛生活在德国启蒙运动时期,主张认定人的价值,发挥人的作用,认为人应该是占主导地位的,于是,人的动作和行为在莱辛看来也显得尤为重要。莱辛认为,一切艺术都是现实的再现和反映,都是摹仿自然的结果,这是艺术的普遍规律。然而,绘画和雕刻以色彩、线条为媒介,诉诸视觉,其擅长的题材是并列于空间中的全部或部分物体及其属性,其特有的效果就在于描绘了人的性格及其特征;诗以语言、声音为媒介,诉诸听觉,其擅长的题材是持续于时间中的全部或部分事物的运动,其特有的效果则是展示性格的变化与矛盾以及动作的过程。与此同时,作者还讨论了空间艺术的绘画、雕刻和时间艺术的诗是可以突破各自的界限而相互补充。绘画和雕刻可以寓动于静,选择物体在其运动中最富于暗示性的一刻,使观者想象这物体在过去和未来的状态;诗可以化静为动,赋予物体的某一部分或属性以生动如画的感性形象。鉴于以上分析,莱辛看到了文学艺术的共同要求,即,赋予描写对象以生动的、丰富的具体形象,通过形象来反映文学艺术所传达的整体意蕴。
    《拉奥孔》站在了批判的角度,将古典主义文学主张做了全面解读,打破了古典主义文学的清规戒律,从全新的视角来诠释文学艺术的多侧面性、丰富性、自由性,还新文学一片自由的空间。歌德说:“这部著作把我们从一种可怜的、观看的领域里引到思想自由的原野。”开辟了自由的新文学先河,对后世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