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童年万花筒——近年来儿童小说的题材开掘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报 王林 参加讨论

    近五年的儿童小说无论是在新题材的拓宽还是在老题材的挖掘上,都比过去有很大拓展,可以用“扎根童年生活,讲好中国故事”来概括。这些故事集中呈现的是大时代中中国儿童的多样生活,也表现了儿童文学的不同面向。
    每一次儿童文学评奖都是对儿童文学的一次集体检阅,最近刚刚揭晓的第十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就集中反映了近五年来儿童小说的发展。在此次参评的204部儿童小说中,儿童小说题材的丰富性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这些儿童小说犹如童年万花筒,呈现出童年的多姿多彩。
    对儿童小说的题材进行分类时,常常将其分为现实题材和幻想题材。这是一种相对比较粗略的划分方法,不容易看到作品的具体内容。如果用稍微细致一点的划分方法来观照会发现,近五年的儿童小说无论是在新题材的拓宽还是在老题材的挖掘上,都比过去有很大拓展。
    一、历史小说。儿童历史小说过去集中出现了一批红色历史题材作品,例如张品成的红军题材作品,此次参评儿奖的《王坪往事》也是作者对这一领域的继续深度开掘。同时,历史儿童小说有了更远的拓进,作家开始把笔触伸向更久远的中国古代。例如,李秋沅的《天青》以一个汝窑天青瓷瓶的命运为线,从南宋一直写到清末,唱出了一阙中华正气歌。中国古代悠久的文明、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为儿童文学创作提供了一座题材“富矿”,这一类的儿童小说还嫌太少。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儿童文学作家创作了一批抗战历史题材小说。儿童文学史上不乏此类题材的经典作品,如《小英雄雨来》《长长的流水》,后来者的创作难度不小。从第十届儿奖的参评作品来看,抗战题材小说在表现手法上更加现代,更能抓住当代孩子的目光。史雷的《将军胡同》将战时的老北京生活与普通人的抗争结合起来,颇有些《四世同堂》的味道。郝周的《偷剧本的学徒》、王天宁的《第一滴眼泪》等都是从儿童的经历和儿童的眼光去观察战争,语言各具风格,故事也各有特色。
    二、动物小说。近年来,动物小说作家呈现出良好的代际传承。老作家有沈石溪、牧铃、金曾豪,中年作家有许廷旺、黑鹤,还有年轻作家袁博。袁博是“90后”,在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读博士。他创作的作品较多,虽然有自我重复的问题,但他对生物知识的准确把握为他创作动物小说提供了保障。“动物性”与“人性”的协调问题、“科学性”与“文学性”的统一问题,是动物小说创作中的难点。近年来动物小说在孩子最喜爱的阅读类型中名列前茅,吸引了不少作家和出版社参与,但应该注意的是,越是热闹,越是要关注作品质量。
    三、特殊儿童小说。近年来,不少儿童文学作家将目光投向特殊儿童群体,开拓了儿童小说反映现实的视野,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如反映被拐卖儿童生活的《楚楚的离歌》(沈涛),反映校园霸凌的《勇敢吧,一可》(王巨成),反映自闭症孩子的《我的影子在奔跑》(胡永红),反映智障儿童的《可不可以不再见》(商晓娜),反映修道院孤儿的《野芒坡》(殷健灵)。特殊儿童群体能产生“故事”,但此类作品的创作难在作家的书写角度和人文情怀。
    四、少数民族儿童题材。描写不同民族文化中的童年生活,同时还要在文化趋同的年代写出民族文化的独特性,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五年来,少数民族儿童题材小说有了很好的突破,例如,和晓梅的《东巴妹妹吉佩儿》写出了东巴文化的特色,余雷的《绝活》写滇剧戏剧文化的传承,宋庆莲的《风来跳只舞》描写土家族儿童的生活,赵剑云的《风居住的地方》侧重写大草原上裕固族女孩的成长经历。少数民族儿童题材近年来的“爆发式”的增长让人惊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