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鉴赏家的智慧风度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华读书报 士曾 参加讨论

    凭着一个大气沛然的书名和一种欣赏者的姿态,这本《一个人的百部经典》(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尽管没有念诵“芝麻开门”的秘诀,却展示了世界文学宝库的瑰丽珍藏。
    时下流行的快餐式阅读相当功利,它毫不客气地撕扯着品书的悠然。文学名著的经典气息,正遭遇时尚风气的无情消解。于是“走马观花”浏览成为 图书市场出版商生财之道的一种。
    倘若将《一个人的百部经典》也归入其中,却未免失之草率。这本书选择介绍的,有欧美文坛名家名作,更有一些国人不怎么熟悉,或是熟悉作家的冷门作品。例如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人们最熟知的是他的《爱的教育》了。《一个人的百部经典》却选择了他的中篇小说《卡尔美拉》,赞颂小说结尾的匠心独运。对于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该书不仅推荐了人们熟知的欧美名家。更不忽视那些相对生疏的名家。如介绍了获得1951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瑞典作家帕尔·拉格维斯和他写的《巴拉巴》。对这篇作品中,把一个《圣经》中小人物衍生成一篇小说的胆略,以及使神在小说里还原人性的果敢极为推崇。又如获得198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尼日利亚戏剧家、作家沃莱·索因卡及他的《痴心与浊水》,《一个人的百部经典》中也专门推荐。198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新小说派代表作家之一的克劳德·西蒙,他的《弗兰德公路》以难以卒读著称。《一个人的百部经典》试用读画的文字,评点西蒙的文字技巧,开辟一条通幽的曲径。还有瑞士作家迪伦马特的《法官和他的刽子手》,法国作家特罗亚的《最好的顾客》等等,都是一般“走马观花”看经典作品的出版物中少见的,这固然说明了该书作者阅读视野的宽泛,而且还远非如此。
    著名学者周国平先生在谈及当前阅读倾向时,曾认为:背功课和读时尚杂志不能算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学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他又说经典作品中“藏着一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方成为精神漫游的对象。这固然是周先生的一家之言。却实为一语中的。
    时下的快餐式“即食”名著图书,一般都选用已有定评的经典欧美文学作品,先一一供奉在上,再将外国文学教材等文章里的观点东摘西抄、稀释,“灌水”,变幻成花俏文字。罗列在后,又装上一个能招徕读者目光的书皮设计,就炮制成“阅读经典”读物,堂而皇之地诱惑读者的钱包了。他们的制造手法,是否得益于“熟泡面”的制作工艺,值得怀疑。
    《一个人的百部经典》如鹤立鸡群,嘲笑着时下快餐式阅读出版物的油滑。该书源于作者程庸先生的读书札记,他以悠闲的文笔,将自身在经典世界里精神漫游的见闻写下。他怀有对经典的虔诚,却不盲目地顶礼膜拜。他如同一位珍宝鉴赏家,用目光摩挲着文学经典,以随和的口吻,指出这里的美妙、那处的珍贵,品析、赞扬,将自己的感悟,一一诉说,恰到好处又精炼,写得惜墨如金,显示出一种鉴赏家的智慧风度。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举荐一种经典文学读本,都一一写明版本及译者,充分表明自己对出版者和译者的尊重。这恰恰又是形形色色“即食”名著图书不愿做的。
    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走马观花”浏览名著的方式是应时而生的,这无所谓错与对。问题是:如何让自己的出版物成为名著经典阅读的导游,有助于人们鉴赏名著经典,而不致流落成文化潮中的泡沫,是值得花费一番心思的。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一个人的百部经典》提供了一个摹本。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