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奴役中的南非文学《青春》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新京报》 书评人王家湘 参加讨论

    一本用小说的方式追溯自己青年时代经历的书,颇有自传性质,发表于库切62岁那年。小说回顾了一个上世纪50年代的青年人在伦敦寻找自己的文学梦想,又在无比的失意中重返南非的一段经历。书的副标题为“外省生活场景之二”,和《童年时代:外省生活场景之一》构成一个完整的成 长故事。
    库切于2002年出版的《青春》的副标题是“外省生活场景之二”,场景之一是1997年发表的《童年时代》。这两部作品带有相当程度的自传性,但是和一般自传性作品不同的是,库切在语言上没有使用过去时态将逝去的生活定格在过去,而是用现在时态给予了逝去的生活中的场景以永恒的意义。
       《青春》从主人公离家到开普敦上大学,靠打几份工维持生活,彻底割断和家庭的经济联系开始,到在伦敦一家计算机公司工作结束,全书共20章,前4章在南非,此后主人公一直生活在伦敦。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有的是主人公丰富的内心活动。
       主人公约翰是一个内向的青年,不仅落落寡合,而且落落寡欢。在大学读的是数学,却一心要做一个诗人。母亲的过度呵护使他窒息,南非的一切使他厌恶,他幻想一旦摆脱了家庭和南非,到了英国,就能够自由地实现自己做一个伟大的诗人的梦想。但是在英国,诗神也并没有对他青睐有加,他于是琢磨成功的诗人成功的秘诀,认定自己内心不乏激情,只是还没有遇到能够打开他心灵之泉的、命定属于他的那个女人。在计算机公司的工作只是他谋生的手段,是他成为诗人必须经受的痛苦的一个部分。在寒冷而陌生的伦敦,孤独地生活在社会的边缘,压不住对抛下的故国的关切,抹不去在异乡被歧视的感觉,在梦想的一点一点的幻灭中挣扎。
       库切在1987年获以色列的最高文学奖“耶路撒冷奖”时的讲话中谈到了南非文学的特点,用来解读《青春》和主人公约翰是再贴切不过的了:在殖民主义下产生的、在一般称之为种族隔离的状态下加剧的畸形而得不到正常发展的人际关系在心理上的反映是畸形而得不到正常发展的精神生活。……南非文学是奴役中的文学……充满了无家可归的感情和对一种无名的自由的渴望。……正是你认为在监狱里的人会写出来的那种文学。
       约翰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使他来到伦敦,他渴望得到爱情和欢乐,因此不断和女孩子发生关系,但是他总是不能满足于所得,莫名的渴望折磨着他,最后都是逃避责任地中断关系。他内疚,自责,但是总能以为了找到能使自己成为诗人必需的那个女子为由,在心中恢复自己的尊严感。读者在反感约翰的怯弱和永远的自我肯定及自我欣赏的同时,也不能不意识到在作为殖民地的南非中的殖民者成长起来的约翰,当作为殖民国中的殖民地人生活时那双重扭曲的畸形心态。
       这正是库切作品的意义所在。对约翰来说,是他的历史,对像他这样的南非白人来说,是现实。(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外语系)
    (《青春:外省生活场景之二》2002年定价:19.00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