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移植研究是耶非耶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华读书报 马姗姗 参加讨论

    当下,有许多学人喜欢用一些西方的文艺理论来进行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也就是所谓的移植研究。高玉海的《明清小说续书研究》一个最大的价值便在于成功地运用了西方接受美学的方法来探讨小说续书现 象的文化成因以及续书对原著的鉴赏价值和批评价值。
    续书创作是明清小说史上一个重要的现象,但由于很多续作本身的思想或艺术技巧相对于原作来说,很难望其项背,因此这一领域的研究一直还比较薄弱。《明清小说续书研究》从一个比较系统的理论高度并结合具体的文本来阐释它,全书分六章,首先历时地介绍从明末清初到清中叶再到晚清小说续书的发展概况,接着评述这些续书的接续方式以及艺术得失,从艺术技巧方面论述续作者在摹拟和创新之间的两难性,从而深入地探讨续书现象的文化成因。随后作者检视明清以来关于续书的创作理论及批评,最后两章分别阐述续书对原著的鉴赏价值和批评价值。
    此书作者将续书创作看作一个“整体流程”,不仅包括续作者的个人文学创作面,即作家与作品的关系,也包括续书读者的接受心理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当时整个社会文化的接受氛围,即作品与读者的关系。正是在这样的视角中,作者分析了续书的文化成因。这就避免了用传统的研究方法从时代、政治、经济、审美、理论、道德等方面来分析某个文学现象出现的原因,而这些因素之间交叉太多,有的时候显得面面俱到,并不能揭示问题的实质原因。
    全书没有直接地采用接受美学的术语名词,但在字里行间却能处处看到有关读者接受理论的影子。书中在分析明清小说续书现象的文化成因时,有一节便是专门探讨续书读者的接受心理,申论当时读者的大团圆心理、相信轮回因果的心理以及读者期盼。续书读者关心原著人物的命运,甚至会期待有人向他们诉说原著人物后代的故事,这里,作者很自然地论述接受美学所强调的读者的阅读接受心理与作家创作之间的互动关系,阐明当时整体的接受氛围,显得毫不生硬。另外,作者的接受研究视野还延伸到明清时期民间说书和戏曲翻案,这些说书和戏曲能够反映出市民阶层对小说原作的理解体会、同时也反映出他们自己的审美情趣。本书作者既有对接受美学理论的把握,又对明清时期尤其是清中叶后,民间书坊出版的繁荣,市民对通俗小说、戏曲等作品的喜好这些整体文化环境颇为熟悉,因此能勾勒出一个整体的接受环境,使一些理论不至于踏空。
    再如,最后两章论述续书对原著的鉴赏价值和批评价值,也是将续书作者作为原著的重要读者。从这个角度出发,高玉海论述了不同续书对原著鉴赏的差异性和续书对原著人物鉴赏的再创造。这些提法使我们很容易地就联想起文本具有一种召唤的结构,需要读者去确定未定点和填补空白,对作品的正读误读、期待视野等理论,但仔细寻来,文中却丝毫没有照搬理论的痕迹,只是从具体的文学情境和文本作品出发,阐述《红楼梦》续书作者对原著人物的偏好、《续西游记》对孙悟空形象寓意的补充、《续金瓶梅》对应伯爵形象性格的补充,《水浒后传》和《后水浒传》对原著“忠义”观念的解读以及《三国志后传》对原著“虚实观”的理解等。
    一种理论都有其适用的普同性,接受美学的理论也不例外,这本《明清小说续书研究》只是将接受美学作为我们认识续书这种文学现象的手段,最终是要研究续书的文化成因、价值等问题,而不是去罗列一大堆的材料去验证接受美学理论。此书虽然化用了接受美学理论,但其论述却不囿于它们,有理有据,应该算得上是移植研究的成功之作,对我们拓展古代文学的研究思路也不无裨益。
    (《明清小说续书研究》高玉海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2月25.00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