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生态危机与现代文化之误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华读书报 绿原 参加讨论

    


    《启蒙之后——近代以来西方人价值追求的得与失》,卢风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22.00元
    人类 正面临深重的生态危机。有人总认为环境论者夸大了环境危机。在他们看来,没有必要为生态破坏而大惊小怪,随着科技的进步,所有的问题都能解决。但卢风在其新著《启蒙之后》中着力论证:仅凭科技解决不了生态问题,科技作用方向的错误正是造成生态问题的原因;生态危机的深层原因是文化上的,现代西方文化对人类价值追求的误导才是现代文明畸形发展和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因此,只有在分析批判现代文化的基础上来一次“心灵的革命”,才能克服生态危机,使人类获得新生。
    在作者看来,人是追求无限的有限存在者。对无限性的追求集中表现为在一定价值观指导下的对最高价值的追求。价值观指导着人之追求无限的方向。价值观既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核心内容,所以,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追求无限的方式和方向,并造成不同的文化后果。
    在中世纪的西方人看来,人是犯有原罪的可怜的罪犯,尘世是卑污的,人生的目的不在此世的业绩和享受,而在“彼岸的天国”。在中世纪的价值谱系中,信仰、希望和爱等精神价值处于主导位置,俗世事务和科学知识不重要,灵魂拯救和精神超越才是最重要的。在这种价值观的指导下,中世纪人谦卑节制,敬畏上帝;精神有家园,生存有根基;重精神价值,轻物质财富;重德性培养,轻功利效果;抑制贪欲,勤俭节约。总之,中世纪价值观激励人之向善的欲望却束缚人之物欲,力图把人们对无限的追求引向精神超越。中世纪创造的物质文明水平不高,但精神文明水平很高,它的“黑暗”面主要是教会统治下的极权政治和思想专制。
    然而,经过文艺复兴,“凡人的幸福”得到肯定,西方文化向人道化和世俗化转变,开始冲破来世主义和禁欲主义这些控制人欲的“软调控”。随后的宗教改革高喊以每个人的信仰直面上帝,倡导上帝旗帜下的个人主义,肯定俗世工作的神圣意义,这便进一步冲击了“软调控”,而且初步冲击了教会统治的“硬调控”,因为如果上帝就在每个人的心中,那么教会就是多余的。对中世纪文化的最后一击来自启蒙运动。公开地运用自己的理性!这就是启蒙的口号。在启蒙思想家看来,上帝是愚昧和恐惧的产物,人类的理性是自足的;只要敢于公开运用自己的理性,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主人,既不必迷信上帝,又不必盲从权威。总之,人就是目的。这便确立了近现代文明的理性主义和个人主义基调。怎样运用理性去争取每个人的最大幸福是现代人最关心的问题,而幸福又被理解为由金钱和物质财富担保的感性快乐。这样,中世纪宗教文化遏制人欲的“围堤”彻底崩溃了。启蒙运动确定了现代人追求无限的方式和方向,即用科技之剑征服自然,通过外向扩张和物欲满足而不是通过禁欲和精神超越去体验人生幸福。
    在这种价值观的指导下,西方现代社会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和合理的政治文明。但同时也使人变得孤苦伶仃,处于无根的生存状态。它的伦理文化则以功利取代了德性,人们不再注重德性修养,而只表现出外向搜求的急切和无智慧的机巧和强大。恰恰是这种追求无限的方式和方向的根本转变——即由追求精神超越转向过分追求物质享受,才导致了今天的生态危机,将人类带入了危险的境地。有科学家计算,一个现代西方人消耗的资源是一个古代人消耗的资源的300多倍!
    使人类免受物质匮乏的威胁是现代文明的成就,但诱使多数人以物质主义、消费主义的方式去追求人生意义,则是现代文化的根本错误。为走出现代人面临的生态学意义上的生存危机,人类需要一次的新的启蒙。这是《启蒙之后》一书的结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