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不必为贤者傅斯年先生讳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华读书报 袁良骏 参加讨论

    去年9月,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傅斯年全集》,做了一件大好事。傅斯年先生是“五四”文学革命的闯将之一,他当时虽然是北大的一名学生,但他主编的《新潮》杂志却与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几乎齐名,成为“五四”文学革命的重要舆论阵地。傅先生也是一支健笔,他的不少文章也与陈独秀、胡适、钱玄同、鲁迅、周作 人等先驱者的文章一样,犹如号角与匕首,发挥了重要作用。“五四”过后,傅先生出国留学,返国后进入学界,亲手创办中央研究院语言历史研究所并担任所长长达22年之久。其间,曾多次为民请命,公开揭露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孔祥熙、财政部长宋子文等高官显宦的贪赃枉法行为,博得了全国人民的景仰。1950年他不幸在台湾病逝,仅享年54岁。由于海峡两岸的多年阻隔,内地人民(特别青年)对傅先生知之不多,《傅斯年全集》的出版无疑大大有助于祖国的文化建设,这部《全集》也理应认真介绍和推荐。今年2月26日《南方周末》刊登的袁伟时先生的《傅斯年其人其文》一文,就是一篇颇为全面的推荐文章。文章从“五四运动总指挥”、“史学研究领导者”、“北大‘功狗’”、“台湾‘大炮’”等四个方面介绍了傅先生的卓越贡献和高尚人格,言之凿凿,让人对傅先生肃然起敬。要说傅先生的卓越贡献,当然还有很多。比如,“五四”当时即对鲁迅的《狂人日记》给予高度评价者,不是别人,正是傅斯年先生。傅先生当之无愧是鲁迅研究的开拓者。然而,人无完人,傅先生也难免有其历史局限。特别是在“五四”当年,在摧枯拉朽的文化启蒙运动中,傅先生也和“五四”先驱者陈独秀、胡适、钱玄同、周氏兄弟等人一样,说了一些偏激过头的话,留下了历史的话柄和遗憾。这些偏激过头的话,是一种“时代的片面”,有其历史必然性,无损于这些“五四”闯将的光辉,却适足以看出他们的个性和“全人”,不必为这些贤者讳。《傅斯年其人其文》美中不足之处正在于为傅先生“讳”了。
    一曰提倡“全盘欧化”,对西方文化崇拜得过了头。1918年底,在《怎样做白话文学》(《新青年》五卷六期)一文中,傅先生提出了一个十分错误的论断:“西洋文高等,中国文低下”。说西洋文的优美一到中国文中则“妙用全失,层次减了,曲折少了,变化丢了,词不达意了。”“读中国文常觉得一览无余,读西洋文常觉得层层迭迭”。文章还说中国语言(指汉语)乃“退化的语言”,必须淘汰,要“欧化”中国语,要“造成欧化国语的文学”、“欧化的文学”,要提倡“欧化文学主义”,“人化”即“欧化”,”“欧化”即“人化”。显然,这个“全盘欧化论”错得不能再错。当然,这也不是傅先生一个人的错,胡适先生甚至比他还激烈。假如说,在“五四”当时这个错误的论断还有冲击封建保守主义的一定积极意义,那么,时至今日,它就连一点积极意义也没有了。
    二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否定过了头。既然连汉语也给彻底否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自然统统要不得。孔孟之道自不必说,仅就文学艺术而论,也几乎被傅先生砍杀殆尽了。也是在上文中,他说:“我们历史上的好小说,能有几部?不过《水浒》、《红楼》、《儒林》三部有文学价值,其余都是要不得的。”一部中国小说史,仅余三部,连《西游》、《三国》、宋元话本,《聊斋志异》都一笔抹煞,这还了得?岂止此耶?“五四”前夕,傅先生连《水浒》、《红楼》也否定了,他说:“《红楼》、《水浒》亦不成其为真有价值的文学”,应排斥其“主旨”,只取其“艺术”(见《白话文学与心理的改革》)这样一来,一部中国小说史可取的只有《红楼》,《水浒》的艺术技巧,余者概不足取矣!这实在带有浓郁的民族虚无主义色彩。
    傅先生对中国旧戏的否定,较之小说犹有过之。他的《戏剧改革面面观》(《新青年》五卷一期,1918年7.5-6)一文,集否定旧戏之大成。他说:“中国戏剧,全以不近人情为贵”,是“下等的”、“非人精神的表现”、“毫无美学价值”。所以旧戏必须彻底“推翻”,而无法“改良”。对于当时流行的京剧(京调),傅先生更认为“根本要不得”,是“退化调”。第一,它“不符合美学之均比律”;第二,“刺激性过强”;第三,“形式太固定”;第四,“意态动作粗鄙”;第五,“音乐轻躁,胡琴一种东西,在音乐上,毫无价值可言。是一种最坏的东西,梆子锣鼓,更不必说。”傅先生手下留情,留下了笛子和月琴,说:“笛子都好,月琴也可将就”。
    对于中国其他的传统艺术,傅先生也多有不敬。比如,书法艺术,由于傅先生彻底否定汉字,甚至骂汉字是“可恶的文字”,又笨,又粗,牛鬼蛇神的文字”,等同于“缠足”、“束腰”之类,所以,“书法有什么意义”?那些“主张书法和研究书法”的人,都是精神不健全的(见《汉语改用拼音文字的初步谈》)(《新潮》第一卷第2号1919.2.11)。
    傅先生当时正是一名年轻气盛的大学生,有比较大的偏激情绪,并不为怪。成熟后,很多观点便修改了。因此,我们更不无必要为贤者讳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