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庄子》中存在着大量的神话材料,自王国维开启以神话眼光看《庄子》的先河后,鲁迅、郎擎霄、闻一多、茅盾、顾颉刚等许多学者开始关注《庄子》与神话的关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进入新时期后,对《庄子》神话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更深更全面的阶段,鉴于此,有必要对研究成果进行一番梳理,有利于推动《庄子》神话研究的发展。《庄子》神话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神话与寓言研究、神话原型和意象研究、神话思维研究、神仙思想研究。 关键词: 《庄子》 神话 研究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庄子》神话的研究逐渐转入由宏观转向了微观分析,学者们对《庄子》神话进行多角度、更深入、更细致、更全面的观照,产生了不少研究成果。本文拟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庄子》神话的研究情况做简要梳理和评析。 一、《庄子》神话与寓言研究 中国神话学专家袁珂先生对《庄子》神话的研究比较深入,他较早注意到了神话与寓言的关系,把庄子神话和寓言互相转换来进行研究。他的著作《中国古代神话》中对《庄子》内、外、杂篇中的寓言和古代神话进行了十多次的引用,并对其加以整理和复原。他于20世纪90年代发表的《(庄子)的神话与寓言》中补充了说明了茅盾关于“《庄子》没有严格的神话材料”的说法,认为《庄子》中存在着零星碎片的神话材料,其中有些寓言是通过这些零星的神话材料改装而成的。“《庄子》书中虽说是缺少‘严格的神话材料’,但由神话材料而改装为寓言的却是数见不鲜。”并列举了其中的倏忽凿混沌、黄帝遗玄珠数、鲲鹏之变、触蛮之争等几个神话材料展开论述。除了寓言改装的材料,袁珂还列举了直接见于《庄子》中的神话材料,指出有些神话材料具有寓言的意味。其中还特别提出了活物论神话,至今都被学者频频引用。因此,关于《庄子》神话与寓言方面的研究开始引起学者的关注,鹿博在他的文章《(庄子)魅力:神话锻造为寓言的(逍遥游)》中主要分析《逍遥游》中庄子是如何把神话改造为寓言的情况。他认为寓言的故事情节是来源于神话,主要人物多是神话人物,描绘的广阔情境类似于神话的混沌意境。并分析了庄子选择神话来创作寓言的原因。随后他又发表了硕士论文《(庄子):神话锻造寓言研究》,对《庄子》神话资料进行了挖掘和求证,还把《庄子》中神话锻造寓言的过程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阐述,总结了《庄子》神话锻造寓言的意义及其深刻价值。 肖捷飞的硕士论文《(庄子)寓言探微》中以《庄子》寓言为角度,把这些寓言中的形象与上古神话传说联系起来,证明《庄子》寓言中的一些形象有着借用了某些神话的名称或者某个特征。总结了《庄子》寓言形象体现出的庄子生死观即是神话传说中“不死性”的演绎。 对于《庄子》神话与寓言方面的已经取得一些成果,特别是袁珂先生的研究,迄今很少有人能超越他。这类研究都还需要继续深入。 二、《庄子》神话原型和意象的研究 神话原型和神话意象理论是近年来在中国神话学界广泛流行的理论,影响深远。国内这些理论较早的系统译介者和代表人物叶舒宪在他的著作《庄子的文化解析——前古典与后现代的视界融合》中从两种神话意象入手分析,即混沌和鲲鹏,并在此基础上解析出《庄子》内七篇的宇宙论结构,揭示“葫芦——壶——壹”这一母题在《庄子》以及道家文化中的渊源和替换的形式。探讨了《庄子》及道家思想中深刻的文化渊源。取得了开创性的进展。 朱任飞自1996年起陆续发表了《从东海神木传说到(庄子)的鲲鹏扶摇意象》、《昆仑、黄帝神话传说与(庄子)寓言》、《大海、海神崇拜和(庄子·秋水)寓言》、《雷神崇拜和(庄子)寓言》、《上古神话传说中“混沌母题”与(庄子)寓言》等一系列论文,对《庄子》寓言中的一些神话意象、神话母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发掘书中神话源头,把现存的简单、零碎意象和故事情节恢复其真实意蕴。重新构建其中的神话结构。在这些论文的基础上他出版专著《(庄子)神话的破译与解析》,书中从神话原型破译、喻道神话解析、神话意境考察、神话结构考察等几方面对《庄子》神话进行了系统的探究。对《庄子》神话原型的解析从原型继承方面着眼,发掘和破译出《庄子》有关神话的原型以及初始意蕴,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再结合《庄子》对该原型的具体运用,解析其神话的意象及内涵。构建《庄子》神话的深层意义结构。例如在破译和解析“混沌”原型时,“发现‘混沌’意象既不是‘太阳’、‘黄云’,也不是‘牛皮渡筏’,而是以《山海经》中‘浑敦无面目’,但又‘是识歌舞’的天山之神帝江为初始原型改造而来,而‘浑敦’原型在《山海经》上古神话中的初始意蕴是原始先民心目中的一种理想生存状态,即美国学者艾利亚德所说的‘初始之完美’。”朱任飞的《(庄子)神话的破泽与解析》运用了原型批评、文化人类学等方法和理论,在跨文化的比较中得出结论。对《庄子》中的重要原型意象作出文化解析。是研究《庄子》神话的一部重要著作。 林振湘的硕士论文《(庄子)神话意象研究——兼论(庄子)神话与(山海经)之关系》运用原型批评理论、神话意象理论,从两个层面的比较研究对《庄子》神话进行了解读。一个层面是“对《庄子》中神人意象、大木意象、鲲鹏——浑沌意象与《山海经》中的上古神祗、神木、鸾凤形象的比较研究,探究其原型,考察了庄子对上古神话的改造和继承,揭示二者密切的关系。”另一个层面是“通过对庄子哲学与神话哲学,庄子思维特征与神话思维特征的比较研究,揭示了庄子哲学与神话哲学的深刻渊源。”孙俊华的硕士论文《(庄子)神话研究》围绕着《庄子》与上古神话的关系这一中心,在前辈考察原型意象的根基上,《庄子》中保留下来的上古神划分类别进行考辨,审查《庄子》素材的神话来源,探讨了神话思维对《庄子》思维模式及文本特色的隐性影响,简述了庄子思想中对吸纳、扬弃了神话哲学的部分,及《庄子》思想的神话渊源。 杨国强的《(庄子)鲲鹏原型新探》和张存钊的《(庄子·逍遥游)中大鹏之神话溯源》都是对鲲鹏神话的原型的研究,杨文在研讨寓言文本与神话文本的基础上,对鲲鹏原型研究作了简单评析,考证了神话文本中鲲鹏的原型。认为“鲲,即鲧,是宇宙之祖;鹏即玄鸟,是商民族的始祖图腾,而鹏的南徙则是殷人先民航渡南太平洋的神话印记。”张文则认为大鹏原型即是太阳。这两种说法都值得商榷。 笔者认为随着原型理论和神话意象理论的流行,《庄子》神话原型和意象方面的研究成果比较突出,开拓了《庄子》神话研究的新方向。但是我们在研究的时候应该注意辨析概念,要深入发掘出有关原型意象中的原始意蕴,同时也要关注原始意蕴在发展演变过程中的改造与变化。在运用这些理论的同时注意开拓视野,可以参照人类学、历史学、哲学等等多方面知识。 三、《庄子》神话思维研究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继“神话”概念之后,“神话思维”这个西学概念被引入了《庄子》的研究中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叶舒宪的《庄子的文化解析——前古典与后现代的视界融合》运用比较神话学和人类文化学的理论、方法对《庄子》中神话进行了解析。从背景和意识形态上考察《庄子》中神话思维。“借助人类学的宏观透视去把握庄书的神话思维方式和宇宙论结构,并在微观分析中揭示某些重要的神话主题、原型意象和象征、神秘数字、叙述模式等的深广文化蕴含,及其在庄子整体结构中的意指作用,在思想史和文化史中的反响与回应。” 孙俊华的硕士论文《(庄子)神话研究》中对《庄子》神话思维存在的原因和神话思维对文本的影响两个方面来论述《庄子》的神话思维。探讨了神话思维对《庄子》思维模式及文本特色的隐性影响。 胡景敏和孙俊华的《(庄子)神话思维探因》中着重探讨了《庄子》神话思维形成的原因。认为是“商代文化的传承、楚地宗教氛围的滋养、庄子独特个性的影响和黑暗现实的激发;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作为一种外力促使了庄子对神话思维的自觉选择和运用。”吴亚娜的《从(庄子)的神话思维看庄子的循环变化思想》中从鲲与鹏,庄周与蝶,种有几,混沌之死,瓠与瓢等5个神话中分析庄子神话思维中的循环变化思维的方式。总结了庄子循环变化思想的意义和影响。刘伟的《庄子的神话思维和语言特色》中把神话思维同文本的语言结合起来研究。认为神话思维是《庄子》的一种文本体现,同时人物语言的特殊含义在《庄子》的神话思维下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关于《庄子》神话思维研究中,除了探讨《庄子》中的神话思维和《庄子》神话思维产生的原因,有些学者还另辟蹊径,把神话思维同《庄子》哲学联系起来研究。 赵沛霖《先秦神话思想史论》中认为《庄子》的神话思维哲学化了,他从哲学出发来把握神和神话特征。对神话的认识做出了重要贡献。“庄子实际上是神话思想史上第一个从哲学的高度把握神话整体特征的思想家。”文章揭示了《庄子》中哲学观念与原始神话思维的密切联系。他列举了《庄子》哲学中的时间观念、生死观念和主客观关系观念来分析《庄子》哲学直接对原始神话的继承。认为这些观念与神话所体现的原始哲学观念存在着明显的渊源关系和一致性。认识到神话思维对《庄子》哲学的重要影响。 田志亮的硕士论文《(庄子)哲学的神话溯源》中探讨了《庄子》哲学与神话关系,指出“《庄子》吸收和借鉴了大量上古神话的内容及其思维方式”。认为神话思维对《庄子》哲学影响很大。“不仅在内容上同神话有较多的联系,而更重要的是在深层的思维观念上更为明显地同神话思维有联系”。最后总结了神话思维对《庄子》哲学产生影响的原因。马得林的文章《(庄子)神话的生命哲学解读》以一个崭新的视角生命哲学来解读庄子神话,又以《庄子》中的神话思维来解析生命哲学,指出庄子哲学是生命哲学。用。即“生命之‘道’与浑沌神话”、“生命自由与鲲鹏神话”、“生命永恒与不死鸟神话”。 上述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庄子》神话解读中分析神话思维及《庄子》哲学与神话思维的联系方面,对《庄子》的神话思维研究多是从宏观上的把握,应向多角度、微观的来分析《庄子》神话思维。 四、《庄子》神仙思想研究 中国神话研究离不开中国仙话的讨论,而《庄子》中有一些关于神仙思想的记载,神仙思想的研究也是《庄子》神话研究的重要部分。 叶舒宪的《庄子的文化解析——前古典与后现代的视界融合》中分析了《庄子》仙人思想的来源和探讨《庄子》神话和仙话的关系。姚圣良的博士论文《先秦两汉神仙思想与文学》中以《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世间》、《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七篇作品来考察神仙思想对庄子散文创作的影响。彭亚萍和吴文杰的《论(庄子)中的神仙思想及对后世的影响》在认真对《庄子》的文本研读的基础上来探究《庄子》神仙思想的来源,及其对游仙诗、道教的影响,并将这三种类别的神仙思想进行了比较分析。王威威《庄子的神仙思想与道教思想体系的形成》指出“《庄子》外杂篇中已经明确提出了长生的追求和神仙思想。从《庄子》内篇、外杂篇以及佚文的相关内容来看神仙思想与道家思想已开始交流,且趋势越来越强,在此基础上三者进一步揉合,形成了中国道教思想系统。” 关于《庄子》神仙思想研究还散见于一些关于《庄子》的研究中,但都是对《庄子》神仙思想比较简单的梳理。此类研究除了叶舒宪多种角度、多种方法的研究之外,其他研究都比较单一。 结语 上述提到的论著中,在《庄子》与《山海经》的比较方面都有一些涉及。《山海经》中收录了大量神话材料,《庄子》与《山海经》中神话材料许多都可以对照。除了林振湘的硕士论文《(庄子)神话意象研究——兼论(庄子)神话与(山海经)之关系》中对《庄子》与《山海经》中的形象做了比较详细的研究外,还没有专门把《庄子》神话与《山海经》放在一起研究的文章,著作也没有出现,因此把《庄子》神话与《山海经》放在一起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由于《庄子》神话材料比较零星,神话概念界定不够准确,对《庄子》神话研究都造成了一定阻碍。未来的研究可以拓展方法、开创视野。结合其他学科,比如人类学、历史学、神话哲学、结构主义。结合出土文献来考察《庄子》神话。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客观的解读、阐释《庄子》神话。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