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对《老子指归》的笺释。汉人喜欢铺排辞藻,有些词语字书未收,以致后人难以理解。汉人古注本为解释古书而作,而汉人古注也就需要后人的再注释。《老子指归》中许多词语的意思,前贤语焉未详,樊波成精于训诂之学,提出了许多精到的见解。此类甚多,这里聊举几例,比如:“上德不德”章“方地随天”,读“方”为仿;“道生一”章的“滑淖”,训为水润滑柔和之貌;“至柔”章的“闵闵車宛車宛”,“闵闵”“車宛車宛”二词皆训昏昏无知之貌;“大成若缺”章“堤墆”,“堤”“墆”二词皆训止等等。在这些笺释中,最突出的地方在于,樊波成能爬梳其他文献中与之相关同源词,作为引证,颇见功力。 四是对《老子指归》的研究。樊波成研治老学,发表过一些见解独到的文章,对《老子指归》一书亦有精深的研究。比如,该书代前言极力论证《老子指归》的当为严遵的《老子章句》,广征博引,论证充分,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又如,就《老子指归》真伪问题,樊波成据上孙家寨汉简所见汉代军制,推测《指归》当成书于西汉,且很可能是元成时期,并进而考察其用韵特点,“不仅符合西汉韵文之特点,也与楚蜀两地之古方音相合”。这就对《老子指归》的文献性质的认识较前贤时哲更进一步,已经超越为辨伪而辨伪了。其实就既有的文献辨伪工作而言,有些时候其实只是学者各自的对“辨伪”这个概念的界定并不完全一致,因而导致许多无谓的争论。还有,王利器先生等几位著名学者认为《老君指归略例》乃严遵《指归》之“略例”,樊波成特别提出,其乃王弼《老子指略》,而非严遵《老子指归》之“略例”。宋人晁说之尝言:“王弼《老子道德经》二卷真得老子之学欤?盖严君平《指归》之流也。”说王弼之学承自严遵,大概没什么问题,加之题名近似,前儒难免将二者相混;而且,现存西汉文献尚未见有称老子为“老君”者。樊说甚是。 此外,该书附有历代学者就《老子指归》一书所作的序跋提要,以及辨伪文献选辑,较之王德有点校本更为丰富,颇可省去学者翻检功夫。又附录《老子指归》一百三十余条佚文,更便于学者了解此书全貌。当然,该书偶有问题,这里也贡献出来。比如,“上德不德”章“廷正以慎道,显善以发奸”,樊波成仅出校曰:“廷,胡本系统作‘延’。”未下断语。其实,这里作“廷”文义扞格,作“延”则恰合。“延正”与“显善”对举,文义也相近。又如,同章“绝人所不能已”,底本作“以”,樊波成据胡本系统改字。考已、以二字古音极近,典籍中不乏通假的例子;现代汉语中,仍保留有“以往”“已往”二种可以通用的写法。作“不能已”,虽然更符合今人用字习惯,但此处不必改字。 古人治学,不外校勘与训诂二法。樊波成继承古人治学之法,校笺《老子指归》一书,然而又不囿于校勘与训诂,以深厚的学养从学理层面对其加以研究,纳入校笺之中,这是对既有校笺体式的一种创新。该书曾获得“华东地区优秀古籍图书”二等奖,正体现出同行专家对其学术价值的认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