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史学研究成果大众化传播的有益尝试——评《浙江历史人文读本》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4年4月 段江飞 参加讨论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大众普及,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很多优秀成果不断涌现。比如,中华书局今年初翻译出版的“最伟大的思想家”丛书,秉持“把哲学还给大众,让思想回归生活”的宗旨,就是社科普及的最新成果。尽管如此,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大众化传播,仍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可待探索。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八卷本、200万字左右篇幅的 《浙江历史人文读本》(以下简称《读本》),即是在史学研究成果的大众化传播方面作出的一次有益尝试。
    史学成果的普及需要以扎实的研究为基础
    目前,以传统文化为资源的文化活动和文化产品不可谓不多,其中虽不乏佳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对历史、传统和经典不作全面研读、不求深入理解,只是将其符号化、形式化地加以传播、利用,或是简单地综合罗列、汇编成册,导致这些活动和产品的“形”与传统文化的“神”本质分离。
    《读本》十分注重对笔底史料作系统梳理、综合研判,并试图从新的角度释读阐发。比如,《诸侯争霸与越国兴衰》一文描述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复仇的故事。这个故事耳熟能详,难得的是作者对它所做的理性反思。书中指出,越王勾践的霸业对于吴越两国和其他交战国的民众来说,“是社会的急剧动荡和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这是任何人都不能无视的历史事实”。类似的例子在书中还有很多,体现了撰写者对历史事件的深层次思考。
    这种建立在严谨的史学研究基础上的大众普及,其价值不仅在于史料扎实、史实可信,更在于揭示了历史文化传统的本质和精神力量之所在,为读者提供的是具有厚重质感的精神食粮。这样的大众传播,迥异于某些单纯以赢利为目的“戏说”之作,是社科工作者学术能力和社会担当意识的综合体现。
    大众传播应增强可读性
    在社会大众教育水平、知识修养、阅读能力、文化需求都日趋提高的今天,陈旧的史料汇编、学术观点、故事叙述,都难以引起阅读兴趣,需要我们用新的视野打量历史、深化探究、提出新见。《读本》的作者都是专业科研人员,尤其熟悉浙江历史文化,且在相关领域独具新见,这是他们撰写普及读物的优势和特色。
    比如,《曹娥传奇,巫孝合一》一文,解读了千古孝女曹娥身后越地巫风盛行的民俗氛围和“孝道”成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文化背景,指出“曹娥被封为孝女,正是吴越民间信仰与国家意识形态的合谋,它消解了人们的恐惧,迎合了人们的期盼,也掩盖了人们不敢面对的悲剧性的事实真相”。《世方喋血以事干戈,我且闭关而修蚕织》一文,详尽分析了“八辈蚕”的习性、自然环境、养育技术、桑叶生产等多方面内容,揭示了浙江作为“丝绸之府”的历史渊源和成因。
    在《读本》一书中,既有对原因的分析、对规律的揭示、对理论的提炼,也有以小见大的深刻领悟以及对纵历千年的整体把握,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内容的可读性。
    普及读本也要做到历史与现实相契合
    历史研究具有“镜鉴”作用,普及读本也是如此。如果没有与现实社会恰切而紧密的关联,不能产生精神实质上的契合之感,就很难令今人与之产生共鸣。同时,这种关联还需要尊重历史史实、遵循其内在的发展理路,并加以自然、准确的表达。
    《读本》对历史与现实的这种关联进行了着力表现。比如,从湖州商帮的衰亡,提炼出今天正确引导民间资本投资领域的启示;从宁波本帮裁缝到红帮裁缝的转变,发掘出产业转型升级的经验;通过分析龙游商帮“无远弗届,遍地龙游”的史迹,为今天浙西南尤其是封闭山区的对外开放、转型发展提供参照;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具有现实借鉴和运用价值的历史资源。其间呈现的“现实性”,不但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且更能启迪人们从历史中思考。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文科建设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