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西方晚霞之后,东方旭日渐升?——读《海殇?——欧洲文明启示录》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张树华 参加讨论

    
    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与壮大,有关中西文明比较、讨论乃至交锋的话题也开始不断涌入人们的视野之中。近期,王义桅教授的新著——《海殇?——欧洲文明启示录》(以下简称 《海殇?》)的问世,无疑为近年来不断兴起的中西文明比较研究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海殇?》一书是王义桅作为一名学者外交官在布鲁塞尔任职三年期间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最终的思想结晶。该书从全球化的视野和对人类文明发展演变认识的高度出发,对以海洋文明为主要特征的欧洲文明在新世纪的衰落及其内在原因给予了深刻阐述,同时也对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以及中国确立世界领导型国家的道统等宏大主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建性的见解与主张。笔者认为,从对欧洲文明的反思与中欧文明比较借鉴的角度出发,《海殇?》一书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极具创建性与价值的思考与启示。
    首先,《海殇?》对欧洲文明及其衰落的解构与反思,为我们重新认识与反思欧洲文明的兴衰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以新一轮的欧债危机为切入点,《海殇?》将欧洲文明衰落的肇因归结为欧洲海洋文明的三大“原罪”,即开放而不包容,对内多元与对外单元的双重标准,进取与破坏相伴生。作者还详细论述了导致欧洲文明衰落的五大内因,剖析了欧洲现代文明的八大模式和海洋文明的五大悖论。在对欧洲文明之殇进行条分缕析式的解构之后,作者正式提出了“改造我们的欧洲文明观”这一时代命题。
    笔者认为,在当下中国,这一命题的提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如《海殇?》的出版方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陈昕所言,纠正我们一部分人或仰视或鄙视西方文明的惯性思维,改造我们的欧洲文明观,是《海殇?》这本书所着力要表达的重要观点。《海殇?》之所以对欧洲文明进行如前所述的解构与反思,其目的并不在于引导人们去轻视欧洲文明,而恰恰在于使我们能够更加客观、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欧洲文明。
    其次,《海殇?》在对中欧文明进行比较的过程中,探讨了中欧文明通过相互借鉴推进而实现和谐共荣的前景与可能性。《海殇?》将历史上一度以“欧洲中心论”自居的欧洲海洋文明重新定位为一种“区域性文明”。正如书中所言:“世界越来越走向正常,正在还原欧洲作为地区性概念的本来面目。”对于中欧两种文明,作者均将其视为“迄今保留最完整、最世俗化、最具包容性的古老文明”。“因此中欧关系成为超越历史窠臼的伟大实验,成为解决全球性问题的文明希望,成为实现世界和谐的关键组合。”作者提出,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大同”等思想对于克服欧洲长久以来对所谓规范性力量的过度依赖有着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欧洲文明中的有益成分也可以拿来对中华文明的复兴提供借鉴。通过两大文明的互鉴,欧洲文明将很有可能在新世纪重新焕发生机,走向“第二次启蒙”和“第二次文艺复兴”,而中华文明也将能够在“大复兴、大和解、大包容”的基础上与欧洲文明携手开创 “新人文主义”的美好未来。
    最后,透过对欧洲文明的分析,《海殇?》引出了作者对中华文明全面复兴和走向世界的热切期盼。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言:“‘海殇’诠释了中国崛起的历史使命,即通过自身的文明转型引领人类文明的转型,这正是本书的主题。”关于中国崛起的道统,作者指出:“中国崛起的最大身份优势,就是作为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这就超越了美国、欧盟作为人造国家、组织的政治认同。”“从文明的生命力观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内是中华文明的复兴之路,是中华民族的富强之路,是中国人民的幸福之路;对外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对世界的历史性贡献。这就是因为,中国崛起是一种全球化现象,并非一个国家的崛起。”在强调中国崛起必然性的同时,作者也清醒地指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复古’,更非‘接轨’,而是复兴、包容、创新的三位一体,即通过合理地复兴我们的原生文明,合法地包容西方文明以及合目的地创新人类文明,从根本上确立中国作为世界领导型国家的道统。”
    实际上,无论是《海殇?》对于欧洲文明的系统性解构以及对中欧文明的相互比较,还是较早之前的《中国震撼》对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崛起的理论总结,其核心无疑都是对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所取得的成就与走过的独特道路的总结与引申。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综合国力的快速增强也向世人昭示着中国的崛起与强大已是大势所趋。与欧美等西方文明相比,中华文明现今正以中国道路为依托,不断影响着世界格局,丰富着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实践活动。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