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麦家:莫言获诺奖带动我走红海外(图)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南方日报 钟琳 参加讨论

    20日下午,2014南国书香节系列活动之南方国际文学周迎来著名作家麦家,荷兰著名翻译家、汉学家林恪和《中国新闻周刊》执行主编蔡崇达,腾讯文化频道主编杨菁的对话,四位嘉宾齐聚一堂,针对“中国文学在海外的传播”这一话题展开了对话。作为目前国际上炙手可热的中国作家麦家,自嘲自己的成功是运气的眷顾,他认为中国文学在西方世界并没有我们所想的那么壮观。“我的作品成功走出去得益于莫言在世界上的走红,是中国文学被世界开始关注之后的余波效应。”
    问题 
    外国人阅读中国小说有障碍 
    今年,麦家的小说《解密》在海外出尽风头,除了成为英国出版巨头企鹅兰登书屋“企鹅经典文库”中的首部中国当代小说,还首次入围西班牙语国家第一大出版集团行星出版集团的“命运”书库。
    对于这样的荣誉,麦家非常冷静,他认为在西方国家,中国文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壮观。“我在文学圈这30多年,看到我们文学的兴盛繁荣,但是还没有波及到世界。海外确实不太了解我们,他们真正了解中国文学是从莫言开始,2012年莫言得诺奖,算是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坛一次难得的曝光,可以说丢了一颗原子弹,我作品成功走出去得益于莫言在世界上的走红,是中国文学被世界开始关注之后的余波效应。”
    荷语翻译家林恪在讲座中透露,荷兰也是热爱读书的国家,它虽然是个小国,但是对外来文学,尤其是美国文学特别感兴趣。“这几十年来,有一个新的现象,在荷兰到任何一个书店,70%都是美国引进来的书,包括欧洲其他的国家也一样。”林恪也曾做了一个小型的调查,资料来源于英美报刊中专门针对中国小说的评论性文章。“很多读者,其中包括那些文学评论家一看中国小说,就会觉得翻了五六十页以后,谁是主人公都还没搞清楚。对西方人来说,有时候中国小说不是讲一个故事,是讲很多故事,对他们来说可能是跑题了,不断地换人物,的确是异于西方人阅读习惯。”
    对此,林恪一开始以为这只是一两个评论家的见解,经过海量的阅读之后,他发现这竟然是西方评论家对中国小说的普遍观感,也反映了中西方作者在小说创作上不同的习惯。“西方的读者和中国读者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阅读传统,”林恪表示,有一些外国读者在阅读中国小说的时候是会失望,甚至造成一些误解。
    林恪回忆说,他曾经把钱钟书的《围城》和《红楼梦》翻译成荷兰语。回忆起翻译过程,林恪说困难重重。“我和两个同事一起翻译,一个是平时专注翻译诗歌的学者,另外一个比较熟悉中国历史背景。我们觉得诗词是最困难的,我们只翻了一半,还多次讨论其中的问题。翻译过程中我们还是对《红楼梦》的人物故事有一些忧虑,我们一边翻译,一边担心,出来以后读者会觉得怎么样,还是会担心其中的文化隔阂。”
    对策 
    亟待形成文化的深入对话机制 
    麦家的作品《解密》在西班牙上市20天,就荣登畅销书榜的第二名,文学类书籍的第一名。对于这样的成功,《中国新闻周刊》执行主编蔡崇达归结于“麦家的写作回到了中国文学的本质”。
    国际著名版权代理商托笔·伊迪曾经透露过一组很重要的数字:在1979年到2012年,英语文学被翻译的次数达到126万次,被翻译成各个国家各种语言,中国被翻译的是1.4万本次,这就意味着中国文学跟国际交接的次数,不到英语文学的一百分之一,这当中真正获得成功的更是特别少。林恪表示:“麦加的《解密》能够让西方读者接受,是其中一个成功的例子,这本书虽然有零碎的内容,但总体讲得很清楚,能够为西方读者所接受。”
    麦家认为,中国作家和中国文学要真正走向海外,还是要形成一种机制和秩序,他的成功更多是靠运气。“其实中国像《解密》这样优秀的作品很多很多,我有幸在海外被他们认识,但中国还有很多作家比我优秀。如果要说到我有什么必然成功的,我觉得还是我写了很独特的小说,并且我的作品没有非常强的地域感,同时我塑造了非常鲜明的人物。”麦家说。
    说起荷兰观众心目中的中国文学,林恪表示,荷兰人大多是外国记者或者汉学家的读者,很多小说甚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纯文学。
    林恪介绍说,在荷兰还有一部很红的中国文学,那就是卫慧的《上海宝贝》。“这本书印了非常多,在世界各地都是畅销书,读者对这本书的争议很大,褒贬不一,但非常有意思的是,这部作品的成功还是反映了外国读者们对于上海的好奇心理,不完全是出于文学性的认同。”
    在蔡崇达看来,中国文学要真正走出去,还是需要技术层面上的努力。“事实上,中国文学跟世界对接这步都没有完成,这是我们比较遗憾的,这恰恰也是我们可以去推进的地方,我们需要慢慢适应跟国外对接的国际惯例,慢慢建设和完善,或许我们也能吸引更多好的文学代理人跟我们的作家们正面接触。我们有这么一个数据,在国外获得关注的中国作品70%是非虚构的,非虚构经常带有历史性,或者解密性的,大家应该知道,这不是正常的文学出版,是比较功利的,而且还是把中国当做奇异的国度来看待的出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