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意如,徽州女子,作家,古典诗词赏析独树一帜,影响广泛。2006年,她因古典诗词评赏作品《人生若只如初见》系列声名鹊起,为众熟知。喜欢旅行,美人,美食,美景。过往作品:《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思无邪》《观音》《陌上花开》《美人何处》等。 在青年一代的古典诗词赏析者中,“安意如”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名字。近日,她以不同寻常的文学鉴赏力,发掘出了清代的一位传奇诗人黄仲则。《聊将锦瑟记流年:黄仲则诗传》以“清代第一诗人”黄仲则的诗歌作品为切入点,真实还原了他曲折的一生。安意如自言,这是一部“托付给知己的书”。在写作新书的三年时间里,她潜心研习有关的诗文和历史资料,与古典诗词专家深入交流,几易其稿,最终写成了这部长达三十余万字的力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安意如对此次写作中的苦与乐作了尽情的介绍。 “我对黄仲则的兴趣由来已久” 谈到写黄仲则,安意如表示,这其实早在她的计划之内。“只是黄仲则不同于历史上那些声名卓著的诗人、词人,需要很长时间去酝酿,写他的难度要高于写那些大家熟知的人,但这也正是写这本书的价值和乐趣所在。” 黄仲则“诗红人不红”,他的很多诗句传播甚广,如“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来日茫茫愁如海,寄语羲和快着鞭”,但知道黄仲则的普通读者却寥寥无几。“黄仲则的诗、纳兰容若的词,堪称清朝诗坛双璧。我此次写黄仲则,既是想把清代诗歌中最美的一部分呈现给大众,也是完成自己长久以来的一个心愿。”安意如说。“我对黄仲则的关注和兴趣由来已久。少年时就知道他那句很有名的诗:‘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从此知道原来清代诗词中也有这样不可多得的珍品,所以有了读《饮水词》的契机,后面就写了那本关于纳兰容若的《当时只道是寻常(饮水词评鉴)》。可以说,从黄仲则到纳兰容若,再回到写黄仲则,是早已注定的因缘。” 对于该书何以命名为“诗传”,安意如解释,这是因为“首先,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实。不论是以小说、诗歌的形式去写,还是通过历史资料考据,我们还原的都只能是相对的真实。其次,我是以黄仲则的诗为切入点去了解他内心的轨迹”。她还介绍说,“要在黄仲则一生创作的两千多首、艺术水平都很高的诗歌作品中,找寻到能够反映他每一阶段人生轨迹的代表作品,资料上的取舍是一件很耗时和花费精力的工作,而这也是创作本书的辛苦之一。” 一部托付给知己的书 黄仲则,清乾隆年间诗人,江苏常州人,以诗才称名于当时。他少负其才,却在35岁英年早逝,一生坎坷,穷困潦倒,留下两千多首诗,合为《两当轩集》。作为诗歌奇才,黄仲则无缘生于唐宋,虽有才华,思想心境却与时代格格不入。对于这样一位落落不得志的诗人,安意如的感受是,“仲则诗,是托付给知己的诗。读黄仲则的作品,你一定要有耐心。因为只有了解、接受他的人才会觉得这些诗歌超级棒。” 黄仲则的诗歌在当时被大家广为赞赏,但遗憾的是,中国现代文学史里对他的介绍寥寥,《聊将锦瑟记流年》的出现填补了这一文学史上的空白。“书中并没有写与诗人有关的风花雪月,或者他背后的文坛八卦故事,而是写了以黄仲则为代表的一个群体。这个群体可能默默无闻,但他们是一个庞大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是一部托付给知己的书。” 因为有对纳兰容若和黄仲则的喜欢,所以才有《当时只道是寻常(饮水词评鉴)》《聊将锦瑟记流年:黄仲则诗传》。但安意如坦言,这种喜欢并没有达到“丧失理智”的程度,这就使得自己能站在比较客观的角度看待他们。 作为与纳兰容若并称的才子,黄仲则与纳兰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的是这两个人都才华横溢、英年早逝,令人惋惜。不同的是他们代表着不同的人生类型,纳兰代表的是名门公子,黄仲则代表着广大寒门士子。尽管他们都在说哀愁,但纳兰的哀愁跟贾宝玉的哀愁一样,是没法解除的精神上被压抑的痛苦,而黄仲则有很多的现实问题要解决,比如他没有功名,这就意味着他没有了继续往上走的可能性。这些现实的困苦,限制了他的发展。 “黄仲则这个人很矛盾,他的才华并不是他以为的经世治国之才,这个人心性骄傲而实际上又非常孱弱、敏感。这样的人即使中了举、当了官,也不能当好官,因为他没有足够坚强的意志去面对官场上的险恶。事实上,他虽然一辈子屡试不第,但是人生际遇并不算倒霉,曾相继得到了邵其涛、洪亮吉、袁枚等名家、长者的赏识与照顾。其实,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不论是让他当官也好、当隶也罢,还是当幕僚也好,黄仲则对工作一点热情都没有,根本不能完成本职工作,他唯一能做好的就是写诗。”安意如如是说。 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凭借《当时只道是寻常(饮水词评鉴)》《世有桃花》《陌上花开》等作品中对古典诗词的独特评析,安意如被贴上了“文字修行”“诗茶相契”“隐居”等标签。是什么机缘让她爱上诗词?对此,安意如笑言:“从‘出道’开始,就有人问过我这个问题。我一直强调的一个观点是,这是一个被选择的关系,而非选择的关系。我不是抱着对古典诗词的爱好去研究它、喜欢它的,而是我从小接触到它,喜欢了之后才有所积淀。我写作中多有古典诗词也是无心插柳的事,我并不是因为知道这种题材能红、写出来大家会特别喜欢,我才写的。”对于不少读者发出的“现在的社会我们读诗词还有用吗”的疑问,安意如认为,“这个问题本身就反映了提问者的价值观。对于诗词,我们不应该问它有没有用,而应该问喜不喜欢。你喜欢的东西即使它不会‘变现’,也是你内在价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像黄仲则,即使让他去当官他也不会快乐,因为他终生喜欢的还是写作和诗歌。我很喜欢中国古人的一句话,就是:三千年读史,无非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我非常认可这句话中体现出的价值观,漫漫人生中,我们内心真正希望享受的,无非诗酒田园罢了。” 结合自己的阅读和写作经历,安意如特别强调了兴趣和坚持的重要性。她说:“写作中间难免有很多辛苦的地方,比如这么多年都写古典诗词,也会有厌倦;写作中也常常遇到障碍。这时候学会突破障碍、找到新的立足点就很关键。”她还透露了自己下一步的创作计划。“下一个写作对象我准备回到唐诗,从唐诗中最经典的作品开始写起,但这些作品更多将是唐诗里的沧海遗珠。另外,我今年还要去西藏转山,会把一些关于西藏的内容和转山中的感悟积攒起来,等着回头再呈现出来。” 新书简介 ![]() 《聊将锦瑟记流年:黄仲则诗传》,安意如著,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4年 2月,定价: 39.80元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别后相思空一水,重来回首已三生”,这些闻名遐迩的诗句都出自有“清代第一诗人”之称的黄仲则笔下。在本书中,安意如以她一贯细腻优美的文笔,通过对黄仲则诗歌和人生经历的精辟评析,真实再现了这位诗歌圣子不世出的才华以及悲婉曲折的一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