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古琴》:抱着千年古琴穿行于六十年代北京城的瑞典女子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华书局 赵渭 参加讨论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676052

    林西莉的《古琴》继由三联书店2009年出版后,近又由中华书局推出精装本。书中所附的两张CD,收录了1962年录制于北京古琴研究会的古琴曲21首,这些古琴曲的弹奏者都是当时所见的高手,如管平湖、溥雪斋、查阜西、乐瑛、吴景略等。这些古琴弹奏曲中,有很多已是大师的绝版。幸亏作者在50多年后找到了这些原始录音,经精心制作,与《古琴》一书同时面世。


汉学家林西莉,瑞典文名曰塞西丽娅•林德奎斯特。她的《汉字王国》出版以来极受好评,而其《古琴》一书则在瑞典获奥古斯特文学奖,中文版出版以来,也是好评如潮。这位老太太怎么这么厉害?论汉学,她是瑞典著名汉学家高本汉的学生;论琴学,其师从管平湖先生弟子王迪女士。
林西莉
琴学大师里面好多都是男士,如大神管平湖、道光帝之孙溥雪斋,以及当代的李祥霆等。可也有不少传奇女琴师,比如《古琴》所附CD中收录的乐瑛女士,那可是京城同仁堂乐家老铺的大小姐,“老八张”里面收录她《岳阳三醉》等,此次CD里居然有她的录音,可真是难得了。又如王迪,是管平湖先生的弟子,挖掘、整理了极多的琴歌等琴学文献,2005年去世。林西莉在王迪先生去世之后写成《古琴》一书,当然是有纪念之意的。这本书的扉页也写了“纪念我的老师王迪”。能够师从王迪先生,又得诸多老前辈亲炙,林西莉于古琴之缘分实是难得之至。女琴师不让须眉,在这几位女士身上展现无遗。
20 世纪50 年代末古琴研究会的人员。中间身着浅色中山装的是溥雪斋,两旁是管平湖(穿长袍者)和查阜西。他们身后是汪孟舒、杨葆元,都是优秀的古琴师。前排左起第二人是王迪,后排最右边是许健
这本关于古琴的“畅销普及书”说到了关于古琴的样式、传说、文化、弹奏等各个方面。可让我深感有趣的其实是几个细节。最早向西方介绍古琴的著作应该是高罗佩的《琴道》(The Lore of the Chinese Lute),译本近年也由中西书局出版。高罗佩把古琴翻译为“中国的鲁特琴”,可鲁特琴其实是像琵琶的。林西莉对这位前辈汉学家的用意作了体认后,也表示了怀疑,认为不妥。我想起多年前在北京,和一位华盛顿小伙子的交谈,我说起古琴,一时感到难以表述,在指手画脚之后,他恍然道,哦,古琴嘛,我非常喜欢……让我非常惊讶。须知当时和他同龄的国人很多都是琴、筝不分的。前几天看到“可凡倾听”采访古琴家龚一先生,说早些年有国际友人弹古琴,中国年轻人却上前去问,您这是哪国的民族乐器啊?令人生出许多民族、文化的感慨,而又真切感受到,艺术无国界。
管平湖先生在演奏
另一个细节是林西莉眼中的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国。她于1961年来北京大学,坐电车在密集的自行车流中穿行,在北图下来换车,“瑟瑟的西北风刮着树木上枯叶的沙沙声和石板路上黄色沙粒的翻飞声”。售票员尖着嗓子试图让人们往里走,车顶上巨大的果冻一般的灰色煤气袋……车向北开往德胜门,在护国寺站下车,走到一个四合院——北京古琴研究会。每日抱着一张穿越千年的古琴这样穿行在北京,来自异域的人身处异域,耳中听着市井的、古幽的各种声响。林西莉说那个四合院“曾是武将们的住所”,应该就是在地安门西大街北侧的兴华胡同。这个胡同住过的名人不少,陈垣、余嘉锡、白寿彝等先生都住过。在“知识分子的短暂春天”里,中国的学人、艺术家们不顾腹中饥饿、蛋白质缺乏症,努力要去做一些事。无论是古琴界的老人们还是当时的学界,莫不如是。林西莉多么幸运,来得不早不晚。
林西莉学琴照
还有一个细节,林西莉说:“当我们后来终于开始弹些古琴曲片段的时候,我如释重负,但学习进度却是难以描述的缓慢。我们摸索着前进。几个星期之后,我问王迪我是否可以要几个音阶或其他的练习带回家弹。她不明白我的意思,这不只是因为我的中文蹩脚,我试图解释:和弦、音阶、练习曲、大调小调、整个键盘、练习所有的指头,像弹钢琴那样。她无比震惊地盯着我。怎么可以如此对待乐器!在我的国家我们真的是这样做的吗?我们难道不尊重我们的乐器?我想,那是我第一次真正理解到古琴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用古琴来练音阶当然是对它的亵渎……”我不禁笑起来了。古琴热的今天,大家动辄讲究轻微淡远,讲究意境而非音准,讲究气息而非节拍。而数十年前的瑞典女士向琴师要求练习音阶,也遭到了鄙视呢。但其实林西莉是对的,古琴是乐器,不是神器也不是礼器,音乐就要可以讲音阶、和弦嘛。我想这是语言带来的误解。王迪先生长期和管平湖先生致力于将古琴减字谱转化为五线谱,又怎么会排斥音阶、和弦呢?
管平湖在弹琴,王迪将曲子转换为五线谱。她面前的是原谱。
林西莉与王迪
话说,为什么一位瑞典汉学家写中国古琴会反过来走红中国呢?当然,这本书有真情,内容也通俗普及,而大概作者的外国汉学家身份也很重要吧。这跟如今读史都喜欢读剑桥、哈佛、讲谈社,其实是一个道理。
1962年林西莉离开中国时,古琴研究会送给她一张明代的琴,叫“鹤鸣秋月”。她抱着这张琴,回到瑞典,多年之后,她又用她的书带回给我们她在中国所学到的关于古琴的一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