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百年斯文》:数百年旧家,第一件好事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华书局 李怀宇 来源:羊城 参加讨论

    http://www.ycwb.com/ePaper/ycwb/html/2015-10/18/content_817448.htm?div=-1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李怀宇    2015年10月18日   第A10版
    
    
    
    张元济先生曾书一联:“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我初见时甚喜下联,近来方悟上联之妙。事缘我今年编了三本书:夏志清《感时忧国》、唐翼明《江海平生》、蔡澜《江湖老友》。夏志清与胞兄夏济安都是现代文学史上响当当的人物;唐翼明和胞弟唐浩明,一个是著名学者,一个是著名作家,他们的父亲唐振楚曾任蒋介石的机要秘书;蔡澜一家的兄弟姐妹都学有所成,他们的父亲蔡文玄是从潮州移居新加坡的诗人、作家。通过这三家的故事,我渐渐体会到家学渊源的重要性。
    读《百年斯文:文化世家访谈录》一书,我对家学又有新的体会。此书选自《东方早报·上海书评》的一系列访谈。受访者是近代重要文化世家的后代,其中我只认识赵珩一人。采写者郑诗亮则是一位年轻的记者,生于1987年。郑诗亮在此书的后记中引一联:“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与我所见张元济先生书联相近,读来亲切。
    赵珩的曾祖父赵尔丰、曾伯祖赵尔巽都是近代史上的名人。在《赵珩谈襄平赵家》一篇中,赵珩说,他的高祖母很了不起,她出身陕北延川李氏,也是当地的名门,诗文都好。高祖死后家里很穷,连纸都买不起,但她还是自己抚养和教育了四个儿子,最后做到“一门三进士,弟兄两总督”。
    我看最妙的是,赵珩与扬之水是好朋友,住的地方也有渊源。赵珩说:“赵尔巽死后,我祖父就买了北京的房子,东总布胡同61号,也是被我父亲称之为‘幻园’的地方,我就出生在那里。现在扬之水住着,扬之水的公公李运昌是老革命,‘文革’中也受到冲击,那个院子也被挤占了,现在花园的面积要比我家住的时候小了。……那个是北京为数不多的花园洋房。”我因为去过扬之水家,见识过那个著名的“花园洋房”,不禁会心一笑。
    在赵珩看来,他的祖父既是一个中国传统的文人士大夫,又具有新式的思想。“我的曾伯祖赵尔巽则是从来以遗老自居,他领修《清史稿》时就说:‘我是清朝人,我吃清朝饭,我做清朝官,我修清朝史。’但我祖父不一样,很洋派。他买过汽车,上世纪三十年代就用过电冰箱——后来我父亲吃冰的东西老拉肚子,就卖掉了。他不住中国四合院,住花园洋房,家里用的也都是洋玩意儿。”
    生在这样的家庭,赵珩从小就见多识广:“很多人都是我从小就认识的,与我上一辈很多人有着忘年之交。我和朱家溍先生的关系非常好,感情特别深。跟王世襄先生的关系很多人也知道。我还记得小时候陈梦家先生对我说过:‘你知道我为什么叫梦家吗?因为我妈生我之前,晚上梦见猪了,我总不能叫梦豕吧,所以就在豕上加了个宝盖头。’其他还有很多很多。比如考古学家傅振伦,化学家袁翰青,史学家谢国桢、宋云彬、翁独健等等,我少年时代都与之有过不少接触。”而这种熏陶之下,赵珩才有这种感悟:“我觉得中国的文化人最应该具备的,是各方面的兼收并蓄,是广博,这是学问上的问题。还有就是必须做到通达,不是死读书。通达包括两方面,一个是不太一根筋,还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虽然做不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但修齐治平,起码做到修身。这个方面做到通达,是很重要的。中国文化里,我们老讲孔孟之道是一个‘仁’字,其实不完全是如此,孔孟之道最重要的还有恕道,这个恕是很重要的,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通达必须具备恕道。什么事情都不采取过于激烈的做法。”
    朱传荣是朱家溍的小女儿,她回忆中的父亲,让人神往。朱传荣说:“在父亲去世之前,有记者在采访他的时候,同时也问我们这一辈人:上一辈把文物都捐赠给国家,你们答不答应?同不同意?我说,第一,这不是该我们决定的事情,没有我们同意不同意的道理在里面;另外呢,我倒觉得,其实是我父亲他们这一辈做这样的决定之后,我们这一辈人因此免去了很多问题的考验——我留还是不留这些东西?我怎样留?现在也没有环境和条件保存了,我留着到底怎么办?他们上一辈人的决定,使我们免除了这个苦恼。”读至此段,不免联想到王己千身后的遗产官司使儿孙受累,感慨朱家溍的高明。
    朱传荣接着又有一番话:“我后来看到文端公写的一副对联——‘种树类培佳子弟,拥书权拜小诸侯’,突然明白了,从他那个时候起,就没有把财产看成传给子孙后代的很重要的东西,儿孙自有儿孙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给子孙以知识,或者说给子孙接受知识的机会,比留下其他有形的财富可能更有用处。究竟什么是可以传之子孙的财富?……体会到这一点,会觉得朝代、政权的变化之外,人心中会有些不变的东西,是真正可宝贵的,家族的血脉在这一副对联中穿越了两百年的时间与空间。”诚哉斯言,可视为《百年斯文》的点睛之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