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景龙文馆记 集贤注记》:唐代宫廷艺文活动之实录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华书局 newdu 参加讨论

http://epaper.gmw.cn/zhdsb/html/2015-06/10/nw.D110000zhdsb_20150610_2-10.htm?div=-1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马婧  2015年6月10日  第10版
    

《景龙文馆记集贤注记》,[唐]武平一撰,陶敏辑校;〔唐〕韦述撰,陶敏辑校,中华书局2015年6月第一版,38.00元

    唐代统治者,素有重视文化建设的传统。立国伊始,太宗于端门注目新晋进士缀行而出,感叹“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已然可见唐主对于延揽人才、崇尚文治的重视。在此背景下,唐代文馆兴盛,设立了多种馆院,如文学馆、修文馆、崇贤馆、崇玄馆、广文馆、集贤院、翰林院等等,承担了纂修国史、典藏编纂历代图籍、为皇帝讲论文义咨询政务、教育贤俊后进、草定仪注、修订历法,甚而至于翻译佛经、教习乐工、提供文艺服务等多种文化职责。在多种馆院中,尤以修文馆、集贤院、翰林院三者最著,集中了大量人才。翰林院活动兴盛的时代略晚,而在中宗以至玄宗朝前期,主要是修文馆、集贤院。集贤院职掌以修撰文史为主,也不乏宴游活动,修文馆在中宗倡导下,以侍从皇帝游宴唱和为这一时期的主要活动。
    武平一《景龙文馆记》、韦述《集贤注记》二者,正是以亲历者身份回忆当时情事的笔录,对于探讨唐代文馆制度、考察当时人事有重要文献价值。《景龙文馆记》原书十卷,纪录中宗景龙二年四月至四年六月之间,修文馆的活动情况和诗文作品,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是详尽记载有关文学活动,二是集中保存了文馆学士的唱和作品、有关记序、表章奏疏等重要文献,也兼记相关政治活动、趣闻轶事等背景材料,三是载录了初盛唐之交,上官婉儿、张说、杜审言等许多重要作家的传记资料。因此堪称景龙朝实录性质的编年体文学史,也反映了初盛唐之交,诗歌之律绝体在宫廷文人群体中发展成熟普及的过程。
    然而这样一部有价值的著作,在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的著录中,已是残存八卷,至今完全亡佚,只有零篇断简残存。陶敏先生在此基础上进行辑复工作,根据《玉海》《直斋书录解题》“赋诗赓唱,是书咸记录为七卷,又学士二十九人传为三卷”的记载,指出本书整体结构,前七卷为赋诗赓唱等活动的载录,后三卷为学士传记。并详细考察了残存条目,将曾慥《类说》、陶宗仪《说郛》等明确引用本书的条目,与《唐诗纪事》等书中未明言材料来源的条目比对,从而确定了《唐诗纪事》等也可作为本书辑佚的重要来源。又梳理各条目内容,指出本书“前七卷记事的体制是采取按年月顺序编排的编年形式,每一条下首记活动事件,然后录入有关的唱和诗及杂文”(页171),这样就进一步确定了辑佚本的面貌——佚文分四卷,前三卷按年月先后,编录馆中活动及有关唱和诗文,卷四编录学士传记;各条目中,可证引自《文馆记》的文字直接辑入本书,未注明引自《文馆记》的其他有关史料,用另一字体附入,以示区别;同条内容,所据各书差别较大的分别录入,大同小异的以一为主,异文出校;录文皆具出处,全书加全式标点,为便读者,为各条目重加小标题以醒眉目;书前有《前记》说明编纂凡例,书末附录《新唐书·武平一传》及自撰《景龙文馆记考》一文,至于无法确定归属的零星佚文,则另立《馆中杂事》,编入末卷。这样,一部已经亡佚的《景龙文馆记》终得以钩稽成形,重新呈现在读者面前。
    而《集贤注记》为唐代著名史学家韦述就亲身闻见撰成,记载了开元五年至天宝十四年的集贤院情事。集贤院掌管禁中秘籍,为唐代重要的图书文献典藏机构,当时荟萃一时人物,先后以张说、萧嵩、张九龄、李林甫等任集贤学士知院事,集中了徐坚、韦述等学者,王湾、綦毋潜等诗人,张怀瓌、史惟则等书法家,吴道玄等画家。集贤院担负的工作,不仅是典藏图书、撰修国史、草定仪注等等,实际上还有后来翰林院的部分工作,同时也是骚人墨客的唱和之所,充分反映了玄宗一朝文物之盛。韦述撰作《集贤注记》三卷,记载集贤院机构设置、有关故实及人事,以史学家之眼光,秉保存故实的目的,而回忆在集贤院中四十年的所历所闻,故内容极其丰富详实,提供了开元天宝时期,关于集贤院的大量第一手史料。
    《集贤注记》原书三卷,南宋时有三卷本和二卷本两种流传,二卷本至明代尚有著录,其后亡佚。在陶敏先生辑录本之前,曾出现两种辑录佚文的成果,一为民国年间,朱倓所著《集贤注记辑校》《集贤注记集释》,二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日人池田温所著《盛唐之集贤院》。朱倓所著分集贤院址、置院始末、学士名氏、写藏书籍、编纂目录、修撰书史、院中故事七项辑录佚文,但主要依据《玉海》,未收《职官分纪》大量佚文。池田温所著,虽搜辑较为全面,但是所引史料不限《集贤注记》,亦不限玄宗一朝,已非辑佚之作。因此,《集贤注记》始终未有忠于原貌的本子流传。陶敏先生此著,钩沉索隐,查考原书体例,力求恢复原貌。依据《直斋书录解题》《郡斋读书志》《历代名画记》的有关表述,确定原书编次,为卷上记置院始末,卷中记院中故事,卷下记学士名氏官爵,按原书之旧分为三卷。有关集贤院情事,但非出自《注记》的文字,则用其他字体低格排列,以与《注记》原文区别。所录佚文,前两卷以时间先后为序,第三卷仿岑仲勉《补唐代翰林两记》例,据唐宋典籍考知“学士名氏”,按不同身份分类收录,在各类中大致按入院时间先后排列,并略附有关集贤院之事迹。全书之末,附录两《唐书·韦述传》,并新撰《韦述年谱》。三种辑录之作,各具特点。朱倓草创之功,不可轻废,却有大量材料未加利用;池田温之作虽然完备,却已非辑佚;只有陶先生之作,能做到既尽量利用材料,又充分尊重原著体例。
    陶敏先生毕生投入唐代文史领域,为学界提供了不少经典之作,如《全唐诗人名汇考》《唐代文学与文献论集》等等,此番孜孜努力,终于使有关唐代文馆的两部重要典籍,以较为完整的面貌,重见世人。先生曾言,八十年代想看《舆地纪胜》《全唐文》,须到湖南省图书馆,要看徐松《登科记考》、劳格《郎官石柱题名考》,要到上海、南京,本著撰作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至本世纪初,可以想见其成书,曾经历怎样的努力。在古籍电子检索越来越便利的今天以至未来,本书或许尚有遗漏之处可辑,但以先生当日之条件,能做到如此,实是难能可贵。斯人已逝,斯作长存,谨以此纪念先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