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南方都市报》:抓捕出轨的历史流星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华书局 newdu 参加讨论

    

2011-03-01 15:11   南方都市报
    
    《奢华之色卷一——宋元明金银器研究》,扬之水著,中华书局2010年4月版,96.00元。
    
    《奢华之色卷二——明代金银首饰》,扬之水著,中华书局2010年1月版,96.00元。
    
    《奢华之色卷三——宋元明金银器皿》,扬之水著,中华书局2010年1月版,96.00元。
    孟晖
    □作家,北京
    十套杯与“十花金盏”
    《红楼梦》中第四十回写到,大观园缀锦阁的前室暗间书架上陈放有一套十只的竹根套杯;贾母房中也有一套“黄杨木根整抠的十个大套杯”。读扬之水《奢华之色———宋元明金银器研究》(以下简称《奢华之色》)第三卷,一个意外收获便是明白了这种套杯的出处,原来,其渊源在于宋人饮酒的器皿。
    从小说叙述来看,在曹雪芹的时代,“一连十个,挨次大小分下来,那大的足似个小盆子,第十个极小的还有手里的杯子两个大”、“雕镂奇绝,一色山水树木人物”的套杯,基本上成了摆放在多宝格上的精巧文玩,很少真正动用。不过,关于这种套杯的具体使用方式,清人依然清楚“他都是一套,定要吃遍一套方使得。”“这个杯没有喝一个的理。我们家因没有这大量的,所以没人敢使他。”我在搜寻宋词中关于玻璃酒具的信息时,就意外地两次遇到类似的描述,即,郭应祥《霜天晓角》“赵簿席上写目前之景”:
    琉璃十碗。兽炭红炉暖。花下两枝银烛,和气洽、欢声满。
    从他吹急管。杯行须款款。尽做更移漏转,也犹胜、春宵短。
    以及杨炎正《生查子》:
    金莲照夜红,玉腕扶春碧。曲妙遏云行,人好欺花色。
    欢生酒面浓,笑染炉香湿。饮尽十玻璃,月堕东方白。
    此外,宋徽宗《宣和宫词》则咏有:“十花金盏劝仙娥,乘兴追欢酒量过。烛影四围深夜里,分明红玉醉颜酡。”看来,宋人聚宴时也很喜欢“闹酒”,并且自有一套闹酒的游戏方式。方式之一就是配备一套十只的酒杯,每次斟满其中的一只,然后以歌声或乐声劝酒,让十只酒杯轮番上阵一遍。兴浓的话,还会重启新的一轮,如此周而复始,直到沉醉方休。往事本已模糊,如今,经过扬之水梳理钩沉,宋人饮酒的场面居然闪烁着金辉玉泽的细节,恢复了清晰。原来,那时的成套劝酒之杯或者在体量上由大到小依次变化,同时采用各异的器型,如袖珍小鼎、鹦鹉螺杯、梨花等像生造型的小杯等,尤以蕉叶形浅杯为全系列中的最小一件(《奢华之色》卷三,《罚觥与劝盏》,214页);也或者,整套系列在体量上相近,并无大小之分,但于造型上采用统一的主题设计,最常见的为每只杯采用一种花朵的外形,如秋葵、菊花、梅花、芙蓉花、栀子花、莲花、荷叶、桃等(同上,《盘盏与台盏》,6———46页)。也就是说,宋人的宴会之上,会有各种像生花造型的酒杯,连同造型一致的配套酒盘或酒台,作为一个整套的系列,用于一次次的劝酒。
    “十花金盏”显然正是这种成套的像生花形酒盏,因此,扬之水对于宋代出土金银器的厘清,结果竟是直接把我们送回到北宋覆亡前那最后的逸乐时刻。再如曾慥《调笑》“破子”所吟:“酒美。直无比……十花更互来相对。常伴先生沉醉。”如今,借助《奢华之色》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猜测,词中所言之“十花”乃是指成套像生花酒盏,这显然有助于对于词意的理解。
    拼贴往昔生活图景
    利用出土实物、图像与文献,如此认真地为纷杂的随葬金银器物一件件找回当初的名称与通途,这种努力固然透露出惊人的耐心与毅力,然而扬之水的情趣亦尽现其中。一如孙机先生在序言中指出,缺了扬之水式的似乎无限细致的努力,“这件文物遂有可能成为一颗出轨的流星,游离于历史之外,与有关记事脱节,以致在当时的社会生活的框架中找不到它的位置。”事实的相对一面则是,往昔“社会生活的框架”犹如一幅七巧板式的巨大拼图,要依靠学者们把“出轨的流星”一一捕回,填补到图中,拼图才能逐渐完整,呈现出生动的景象。
    不过,将往昔各个时代的生活图景拼贴完整,让今人对于历史的理解尽可能地接近真相,其实只是扬之水研究的初层意义而已。仍以《红楼梦》为例,应该注意到,就在黄杨木套杯短暂露脸的同一场合,现场布置颇为独特:
    这里凤姐儿已带着人摆设整齐,上面左右两张榻,榻上都铺着锦裀蓉簟,每一榻前有两张雕漆几,也有海棠式的,也有梅花式的,也有荷叶式的,也有葵花式的,也有方的,也有圆的,其式不一。一个上面放着炉瓶,一分攒盒;一个上面空设着,预备放各人所喜食物。上面二榻四几,是贾母薛姨妈,下面一椅两几,是王夫人的,余者都是一椅一几……攒盒式样,亦随几之式样。每人一把乌银洋錾自斟壶,一个十锦珐琅杯。(第四十回)
    因为并非正式宴会,所以席面布置依了宝玉的主张,反而更加追求形式美感与享受性的统一:以高几代替了餐桌,这些高几的几面则分别为梅花、海棠、荷叶、葵花、方、圆诸式,更妙的是,几上用于盛放食物的攒盒,也与几式相配,即,梅花几上放梅花形攒盒,海棠几上放海棠形攒盒,以此类推。在扬之水指出宋人开创有“十花金盏”的形式之后,我们也就容易明白,贾府中这种精致的陈设方式,乃是前代以像生花造型为系列酒杯的进一步发展。有意思的是,小说中接着写道,每只几上还会配有“一个十锦珐琅杯”,茶杯的“什锦”造型与图案,或许也与几式相呼应呢。若从扬之水的研究成果来看,是否可以说,扣合着一个主题,展开活泼多变的题材表现,形成系列的“什锦”图案或造型,这一很有特色的设计思路,乃是以宋代为起点呢?
    至少有一点很清楚的是,将唐宋时代发达的写生———即写实———的花卉形象加以适当的图案化,引入工艺品造型与图案,这一潮流成形于晚唐,而在宋人手底获得爆发式的进展。“十花金盏”,以及后来的梅花几、海棠几之类造型,在东亚以外的其他文化中可说是难寻踪迹。因此,唐宋花鸟画的成就一旦被用于支援工艺美术,在日常用器的造型与装饰中大显身手,不仅塑造了宋代制品的特色,也塑造了此后中国传统文化的风貌。扬之水的《奢华之色》重要贡献之一,正在于清楚指明了这一“民族特色”的确切起点。
    厘清传统文化中的图像词汇
    由此可以看出,扬之水更深一层的雄心,乃是厘清缤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图像词汇,也厘清这些词汇的起承转合的脉络关系。实际上,卷二附论《造型与纹样的发生、传播与演变——— 以仙山楼阁为例》中,作者直接阐明道:“造型、纹样传播与演变的轨迹中,承载着对设计者和设计史的一种最为贴近的叙述。”如果画样、图式、图谱等可以视作“语汇”,那么这些语汇传播与演变的轨迹是否便构成了“修辞”?
    《奢华之色》之于金银器的着力,其意义也不局限于工艺史、设计史的内部。这一套著作在某种程度上给我们配备了古人曾经拥有的目光,去观看一个在前人眼中曾经清楚无比的图像系统,看清种种图像中的寓意,以及这些寓意中的文化与知识——— 曾经,这一切是那么的日常,那么被人们熟悉。工艺美术中的“图谱”的重要性,在扬之水的笔下,一贯是以颇为反讽的方式得到强调。典型如《金瀛洲学士图掩鬓》(《奢华之色》卷二,177———185页)一节,让“瀛洲学士图”“玉堂学士图”两个流传数世纪的重要图谱重新焕发清楚的容颜,也让我们意识到自己面对传统图像世界是何等的“没文化”。由于今人丧失了对于这些图谱的认识能力,所以对于文物上的装饰每每乱作强解,表现出可笑的“愚昧”。
    我们瞪着“掩鬓”钗上的“瀛洲学士”图案会茫然不解,但潘金莲、宋蕙莲们却该很清楚其含义吧?《奢华之色》勾起我的愿望之一,就是期待有人为我们重构往昔那些普通人的知识世界。对于绝大多数不识字的男女来说,恰恰是工匠们随处应用的程式化图谱,构成了他们知识的重要来源吧!戏仿抽样调查的方式,选取各个时代的某一小人物,利用文献、出土文物以及如扬之水这样学者的研究成果,重新勾勒这些普通人在彼时世界的具体见识,让我们通过他们的眼光,重新体会已被时光卷走的人类经验,应该是很值得着手的一项大工程呢。
    因此,《奢华之色》所展示出的,乃是名物研究在广阔度上与纵深度上更为开放的可能性。书中研究各种酒具的定名,却在同时破解历代不同的饮酒风俗,即为非常具有阅读魅力的一个侧面。比如,《武林旧事》记载,南宋孝宗曾经“亲捧玉酒船”向高宗祝寿,这只玉酒船装有机关,一旦酒满其中,安置在船内的人偶便能活动,逗得高宗很是高兴《酒船与槎杯》(《奢华之色》卷三,62———70页)一节展示宋代劝酒专用“酒船”,竟是让如此的记载也恢复了生动。自古至今,“敬酒”都是中国人宴席上的重要环节,《奢华之色》则让我们领略了宋人的敬酒方式是何等的细腻雅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