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奢华之色 宋元明金银器研究(第一卷) 宋元金银首饰》 著者:扬之水 出版:中华书局2010年4月 读家:孟晖 推荐指数: 一句话点评:本书开启了一项重要的工程:为传统文化中的繁多图像一一建立谱系。 原来,王熙凤在《红楼梦》中第一次出场时,项上所戴的“赤金盘螭璎珞圈”大致是这样一种样式 珠玉串成的挂链,当胸处的主要饰件“项牌”乃是纯金制成,錾有一双螭龙相对衔着牡丹花之类盛开花朵的浮雕图纹。 扬之水的新作《宋元金银首饰》乃是其《奢华之色 宋元明金银器研究》系列中的第一卷,不过由于首饰设计在形式与纹样上往往具有传承性,因此这本书关于宋元“螭虎钗”与“项牌”的解释与展示,竟顺便地为黛玉第一次见到的王熙凤形象完成了复原的最后一笔。看着书中金螭虎钗的澄光灿灿,已经足以让人想象凤姐遍身金玉的富贵过人。实际上,《宋元金银首饰》予人的深刻启发之一就是,那些似乎眼花缭乱的出土首饰,那些出现在古代文字中的似乎谜语一样的名物词称,如果肯下工夫,如果研究得法,往往都能找回古人倾注其中的含义,也就是说,让我们重新获得古人那样敏锐和新鲜的眼光。 考古发掘中出土的历代金银首饰,一直是研究领域中少有人光顾的冷落角隅。按照长期以来的成见,由匠人们制作的、看上去纹饰繁缛得让人花眼的工艺品既没有艺术性,也没有文化内涵,因此不具备学术研究的价值。扬之水偏偏肯在这些似乎凌乱无章的碎物件上不惮心血,经她的仔细梳理,一件件古代饰物被拂去了千百年的积尘,重新闪烁豆蔻年华的光彩,咦,随之浮现的事实居然是,原来它们既具有艺术性,又满载着文化内涵! 唐代一位不算出名的诗人的一句“掬水月在手”,此后竟在上千年间被持续开发,最终成为跨越不同创作领域的一个广为流行的画题,古装女子用双手掬起水中月影的形象,在工笔画中,在金簪头,在青花瓷上,在版画插图里,处处留影。若没有扬之水的一番钩沉追踪,如此诗意的成就,便会一直被我们轻率地遗忘着。书中同样发掘了“满池娇”、“庭院小景”、“春游醉归”等多种经典画题在绘画、工艺品、文学之间的灵活流转,这就开启了一项重要的工程:为传统文化中的繁多图像一一建立谱系。在西方艺术史中,图像学研究早已成了讨论展开的基础与前提,于今,扬之水展示的景象让我们惊觉,中国历史上,多种程式化的经典“画题”不仅流传于绘画中,也每每转换成工艺品的装饰性图案,同时在文学、戏曲中得到呼应性的表达,显示出一种题材在不同领域之间流进流出的活跃性。
王菲顶着只高跟鞋演出,很了不起吗?她可曾顶支冲锋枪当头饰么?从前的女性可是会有银匠替她们打制出斧、钺、戟之类的冷兵器造型的簪子插在发髻上呢。可见,古人在创意上的胆量与想象力未必不如今人。当代设计师往往要接受“命题作文”,比如为世界杯之类的庆典活动设计纪念品、设计婚礼用品之类,然而,古代工匠也一样,要制作带有节庆主题的首饰、要打造嫁妆 这样说来,似乎所谓“设计”的性质古今也有相同之处咧。《宋元金银首饰》所展示的古代工匠把“满池娇”题材从平面绘画转化成浮雕式金工作品的能力,实在可以作为教学范例拿来点化今天的设计系学生。 要让往昔的成就重新作为一种资源或一种启发回流入今天的生活,前提当然是扬之水这样的为传统图像全面厘清谱系的努力。也许,不久,我们的一部历史影片中,会有一位古装女子从池中捧起一掬清水,电脑合成技术将天上明月的倒影圆圆地映现在她水光澄澈的掌心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