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李郁葱《浮世绘》:隐忍在人间的低调歌者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文学报 韩高琦 参加讨论


    在导读李郁葱诗歌前,我将木匠波普(奈保尔小说《米格尔街》中的人物)的话拎出来是很有必要的:“我在做一样没有名字的东西。”这就是写诗的现实版:我们在写诗,就这么一个状态;而诗歌是“没有名字的东西”,很难准确界定。为此我接下去的行文在事实上会显得尴尬不已。
    我们这一代人心理上没有大结构体系的图纸,灵性的偶然发现也只能固化为吉光片羽式的一些小碎瓷。屈原有过天问,结果还是问不出答案;我个人喜欢仰望星空,但从来得不到某种应和,所以只能低头行自己的路。因为缺失终极的对话和依据,李郁葱很自觉地选择假想的对象展开“对话”。
    我先引述李郁葱写于1994年的《西窗》部分章节:“生活已显得平静、从容:/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想起某一次转折,吹熄了灯笼……”诗人借用李白的诗句很能说明问题,这“敬亭山”即是潜在的对话者,诗人因此而有了写作过程中暂时显现的倾听者,引领者,争辩者,朋友,情人,导师,一个画面,一个意象,一组音符,甚至文字本身等一角多色的“变色龙”形象,使得诗歌的结构铺排错落有致、生机盎然。
    这潜在的对话者一旦现身,虽然有时很紧张(这与朦胧派诗人的“假想敌人”又是不同的,没有后者的对抗与激烈程度),但李郁葱喜欢套用弗罗斯特的一句诗来形容此中情形:“我和世界有过一次情人的争吵”,显然这种紧张是必要的,过程甜蜜有加;更多的情形则是诗人与潜在的对话者是一种相互之间不断变换着的引领与被引领的关系,一种博尔赫斯式的互鉴关系:是在对某一命题或场景的真相揭示中无限接近时的互相激励和智慧诱发。
    李郁葱诗歌创作的主题大都是即时的,有些不确定,“有一种时间里的恍惚,我很享受这种感受”(作者自语)。所以,李郁葱对周围什么东西均可信手拈来作为诗料,化平淡为神奇。但这并不是说他的诗很随便,而是随性:题材丰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乱。他的诗作离我们的生活很近,包裹着现世生活的活性部分或某些精彩的章节。
    再从修辞学方面进行梳理。首先,是抒写过程中的音乐思维方式。他诗中的音乐思维是由汉语言文字自身特点衍生成的一种场景式的连贯,靠诗人和潜在对话者之间的互诱与碰撞产生的动力位移,堪称独步。李诗虽然也适合朗诵,但更贴近默读:它更多地呈现流动性的画面音质。
    其次,李诗具有先在的品质,或难以捉摸的现时存在。李诗在被阅读时有什么东西似乎始终比读者快了一步:“每一次我都几乎抓住/但它比我更快!”这是不是阿喀琉斯永远追不上乌龟这一古老命题在诗学中的翻版呢?那个潜在的对话者踮着旋转起伏的芭蕾脚尖,能指般地、似是而非地诱导着我们进入一个个扑朔迷离的臆想世界,四周散射出磁石一样的光亮。
    第三,就是“青春”特点。从开始到现在,作者在自由高度上“凌云健笔意纵横”,从未显出阶段性的疲态和倦意,它依据的是作者文辞的本色力量和渗透于其间的爱之激情。里尔克说:“青春——是对伟大惊奇的彻底信赖与每天发现新事物时的喜悦。”可为注释。作者之所以有如此作为,一方面是天分所在,但更多应归于他的勤奋,这其中就包括通过大量阅读而对知识的吸收上。李郁葱是一位杂食者,加之职业关系,什么书到他手里均可读,不挑剔,套用他自己的话说:“在阅读上,我是一个强者。”因而他的知识营养储备是充裕的。两者结合确保了诗人的作品质量和数量。
    纵观新诗30年,李郁葱是不按常规出牌的诗人。当然,一个优秀诗人的长处也可能就是他的短板之处,李郁葱早熟的诗歌风格至今变化不大,他没能突破自己诗歌王国的强大引力而飞升出去……我以为李郁葱应该冲天一试,而不能伴随着“优秀”的头衔走到底,虽然蜕变是极为痛苦的。不过,在其近年的《浮世绘》中,这种深层的蜕变已可见端倪。我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浮士绘》李郁葱著,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