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穿山甲丛书》诞生记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文艺报 孙晶岩 参加讨论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出版了长篇报告文学《服装交响曲》。《中国青年报》副总编马役军对我说:“晶岩,你这本书出得真漂亮,能不能帮我也出一本书?”
    我灵机一动:对啊,小说界有一套“布老虎丛书”,在市场上非常火爆,我能不能联络一群报告文学作家策划出版一套报告文学丛书呢?
    我把想法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的领导和蔡雨龙编辑汇报了,他们兴奋地说:“晶岩,你的想法很好,我们社可以出版报告文学丛书,但前提是要在全国选择叫得响的作家,一定要保证作品质量。你先找几个获得过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的作家试试。”
    我一寻思,想到当时在全国有影响的报告文学作家是胡平、张胜友、马役军等人。我干事情的原则是一定要双赢,既然蔡编辑委托我来策划,我一定要确保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这套报告文学丛书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能够双丰收。
    于是,我把喜讯通知了胡平、张胜友和马役军三位老兄,让他们每人选择30万字的作品。那年头能够出版报告文学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连大名鼎鼎的张胜友都攥着一摞报纸上发表的电视政论片解说词无法成书。听了我的话他们自然很高兴。说干就干,我们马上分头整理书稿,很快就准备好了炮弹。
    张胜友的书名是《穿越历史隧道的中国》,是一部电视报告文学集;胡平的书名是《你的秘密并不秘密》;马役军的书名是《看着天堂的黑眼睛》;我的书名是《女作家眼中的世界》。
    编辑觉得每个人的书名都不错,可这套丛书究竟叫什么名字好呢?张胜友献计献策:“叫‘新浪潮’吧,咱们的作品代表了报告文学创作的新浪潮。”
    我投了反对票:“不好,法国有新浪潮电影,报告文学丛书也叫这个名字,容易混淆。还是叫‘新大陆’吧,寓意着我们这些报告文学作家特立独行,敢于创新,勇敢地走向新大陆。”
    我的建议也不理想,马役军调侃道:“干脆叫‘不倒翁’,意思是咱们这些报告文学作家骨头硬,打不倒。”
    大家用笑声否决了马役军的建议,我觉得几个名字都不满意,又不愿意将就,抓耳挠腮不得要领。
    过了几天,胡平到北京出差,我们几个人在北新桥一个朋友家聚会,胡平的艺术感觉很好,我急忙向他求教,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原以为他也无计可施,没想到胡平听完了我的话,眨着眼睛想了三分钟,突然问我:“孙晶岩,你看叫‘穿山甲丛书’怎么样?”
    我的眼前一亮,拍案叫绝:“胡平,太棒了,你起的这个名字真是说到我心里了,咱们报告文学要有穿透力,就是要讴歌光明,抨击黑暗,穿山甲有坚甲利爪,既有毫不留情同假丑恶作战的意思,又有匍匐在祖国大地的意思。你真不愧为老大哥,脑袋瓜就是灵,怎么能想出这么好的主意?”
    听了我的夸奖,胡平的脸上掠过得意的微笑,张胜友不屑地看着我:“孙晶岩,看把你高兴的,穿山甲有什么好啊,我看还是新浪潮好。”
    我把头摇得像拨浪鼓:“胜友,你不懂,胡平的穿山甲比你的新浪潮和我的新大陆高明多了,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不信咱们让马役军来评判。”
    第二天,我给马役军打电话,我刚说出“穿山甲”三个字,马役军就在电话中喊了起来:“太棒了,穿山甲对应布老虎,有新意,就是它了!”
    三比一,尽管张胜友不以为然,但我们以多胜少,丛书的名字就这样敲定了。下一步就是请谁写序言的问题,三位老大哥一致建议请张锲写序,张锲既是中国作协的领导,又是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家。我急忙与张锲老师联系,他认真地说:“我一定要看到你们的作品才能写序。”
    那是一个温馨的傍晚,几位作家先在我家集合,吃了我亲手烹饪的饭菜,又带着各自的作品一齐来到了张锲老师家,张锲的夫人鲁景超身穿一件大红的丝绸服装,热情地沏茶倒水,张锲笑眯眯地看着我们,我们你一言我一语毫无顾忌地诉说着自己的想法,坦诚相见。张锲老师听了我们的话,翻阅了一下我们的作品,立刻爽快地答应了。
    书稿很快就通过了三审,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等着张锲的序言了。一天早晨,我正要去上班,突然接到了张锲老师的电话,他激动地说:“孙晶岩,我的序写好了,我今天早晨起得很早,一气呵成。我在写你和马役军那段时流泪了,我念给你听啊!”
    张锲老师是个性情中人,说着,他就大声地朗读了起来,我攥着听筒,心里满满地感动。张锲时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白天工作繁忙,一个上了岁数的人,大清早爬起来为一群中青年作家写序,这里面包含着多么深厚的感情和殷切的期望啊!
    那时候,张锲老师不会使用电脑,他的总序是用手写的,题目叫做《在祖国的大地植根,和改革的时代同步》,这篇文章很快就刊登在《光明日报》上。他认认真真地评价了胡平、张胜友、马役军和我的创作特点,热情地给我们打气。
    我清楚地记得他的这段文字:“这套反映社会热点问题的报告文学丛书,是由一批活跃在我国当今文坛上的荣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的中青年作家联袂创作出来的。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的同志们,为它起了个耐人寻味的名字《穿山甲丛书》。因此,从它在进行策划和编辑之日起,就已经引起一些文学界朋友们的注意。我想谈谈《穿山甲丛书》这个名字,我觉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的同志们,用穿山甲为这套丛书命名,既是贴切的,又是很有深意的。穿山甲是国家级保护动物,它貌似丑陋,却坚甲利爪,一生掘土挖洞不止。在当前的文学创作中,尤其要提倡这种穿山甲式的精神。不管社会上出现多少纷纭复杂的变化,我们的作家就是应该一如穿山甲那样坚韧不拔,始终紧贴着我们伟大祖国这块神圣的土地,叩击着、亲吻着这块土地,劳作不止,奋斗不止。在祖国的大地根植,和改革的时代同步,相信我们许多怀有远大抱负、充满理想、充满热情,又在沸腾的生活中充分汲取了营养的作家们,一定会不辜负时代和人民大众的重托,创作出一批又一批优秀作品,为繁荣中国文学作出新的贡献。”
    这套丛书于1995年年初正式出版,反响强烈。我的大学同学肖思科看后赞叹道:“晶岩,你怎么想出的穿山甲?这名字太厉害了。”
    我老老实实地回答说:“我哪有这个本事,是老大哥胡平想出的,我一下子就认准了,太贴切了!”
    丛书出版后,很多朋友向我们表示祝贺,我担心丛书的经济效益,深谙出版门道的张胜友对我说:“晶岩你放心吧,这套丛书不仅社会效益好,经济上也赚钱了。”
    这件事一晃就过去了整整22年,当年为我们写序的张锲老师已经驾鹤西归,张胜友成了全国闻名的出版家;胡平在大学耕耘,桃李满天下;马役军做了多年的报社领导,我还一如既往坚持写作。今年春节的一次文学界聚会,我见到了张胜友和马役军,我们又谈起了《穿山甲丛书》,我想不管社会怎么变化,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穿山甲精神,不会忘记热情扶持我们的张锲老师。我们将不负众望,深情地根植在祖国的大地,为人民奉献出优质的精神食粮。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