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王瑕:时代的记忆——评周习《盐碱地》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作家网 王瑕 参加讨论


    去年深秋,收到周习的短篇小说集《盐碱地》。书封简约安静,“盐碱地”三个红色的字印在暗的树影中,整个封面像一场雪后的旷野,其实,跃然纸上的是北大洼的盐滩,油然生就孤寂咸涩的气息,这正是周习生活过的,熟悉的土地上盐的气息。
    这个时候这本小说集的出版,我想应该是周习在攀登文学高峰的途中给自己做的一次回顾和沉思,相信不会太久,沉淀之后的她,在文学创作中会有个破茧成蝶的过程。认识周习十几年,算是她文学梦的见证者,“不计寥落境,如是休妆减”就是她对小说创作的态度。中年女人热衷的逛街妆容健身休闲的时光,她都用了来读书写作,以至于深夜凌晨原本休息的时间她仍在灯下而乐此不疲。文学是她的精神食粮,此生无此无趣,她的确是如此执着热爱着文学。
    一个好的作家一定是时代的记忆者,坚守着文学的阵地匍匐下身躯心怀悲悯做一个不太务时却敏锐地观察时代揭示人性的人。周习的小说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时代性,在她的故事里可以看到时代形形色色的记忆,主题思想清晰明确,以传导正能量为已任,这取决于她的性情和社会责任感。透视她构筑的故事就是某个时代一场生活片断的缩影,并能引起读者有同感的记忆,指引的方向再给予读者以深思。周习从少女时代就以敏感的触角感知着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的人们的喜怒哀乐,故事中的人物基本都有生活原型,她说,事实上生活远比小说复杂精彩的多,更温暖也更惨烈!
    《盐碱地》的出版得到了文学界众多权威评论家作家的认可,雷达评价周习的文章”既有原生态的粗砺,却也有未加雕饰的刚健”。从《土窑》到《盐碱地》的出版社会评论众多,应该无须我再赘言。或许作为她的朋友和见证者,我想谈一下我看到的周习的生活。《盐诺》、《鼓点》、《跑河沿的女人》的创作前采访我都曾陪她前往北大洼的那些村落里听那里的老人妇女们讲述他们的故事,她整日坐在阴暗的小屋里听老盐工讲艰辛的一生,跟着庄户剧团下乡看人家演出,冰冷的凌晨在小清河边看到岸的渔船被商贩包围的情景……每次采访她都认真地做笔记,像个刻苦的学生在听讲。
    周习是个很自律的人,她的车上放着一个小水桶,很多时候她都是用这个小水桶提水自己洗车,在外吃饭烫洗餐具时,她会提醒大家,都用半杯水冲冲吧,还有很多人喝不上水……她关注儿童,婚姻、环境,食品安全,她一直竭尽全力地用写作的方式唤醒着人们的重视意识,她体现的时代记忆又证实着她的精神导向。
    她的创作题材宽泛,表现网络时代情感迷茫游移的《触网》、《心扣》读罢会有所讶疑,原来她意识一样超前,并没有局限于你认为的时代大背景中的农村题材故事。
    周习从寿光到济南再到北京一路向前,她已经离开了故乡,可是,她写作的原乡就像莫言的高密东北乡--寿光的北大洼始终是她的魂牵梦绕地。如今,她站在更高处俯瞰她生活过的土地上随着时代变迁衍生的事件,故乡是她无法割舍的牵挂,她以文字记忆故土。她是一名国土人,她知道土地的财富和宝贵,她敬重热爱这一方养育她的水土,她愿意为它毕生而歌。脚落在故乡,她就无法不去四处倾听,再疑问,我们守着成片成片的盐滩,可食用的盐合格吗?我们种下万亩的菜蔬,农药达标吗?我们的地下水可否干净如初……这些她都一一记录在心,以文字形式提醒人们爱护土地的意识,表达着她对故乡的热爱。她的下一部力作依然无法离开故乡的盐,故乡的水,故乡的土地。真实的情感与生活的融合才是小说精髓的本质,假以时日我们期待她在思考之后的夸越,更收放自如更有力的为时代留住记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