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杨毅:当权力成为一种信仰——评陈世旭的《欢笑夏侯》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同代人》 杨毅 参加讨论


    我曾一度想把《欢笑夏侯》放到最近颇为流行的“反腐”题材的小说中去考察,但转念一想,这未免低估了这篇小说的价值。《欢笑夏侯》不仅批判了社会上贪污腐败的不良风气,而且旨在揭示权力对人的异化。小说告诉我们,当权力的逻辑成为一个人全部的行为准则和思维方式的时候,权力才是最可怕的。
    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写法塑造了夏侯阳光这个核心的人物形象。不难发现,爱笑的夏侯阳光其实是智力不算健全的人。夏侯在校时是一个只知道傻笑的差生,时常成为同学和老师嘲笑的对象,高考也不尽如人意,可以说没有人看好这个欢笑的夏侯。然而人的命运又常常难以预料。夏侯因得危老相助,在市政府机关谋得一职,进入了神秘的“818院”,这无疑改变了夏侯的命运。
    “818院”是市政府专门给副市级领导盖的住处,夏侯在这里谋职也就是接近了权力的中心。也正是借助夏侯在“818院”的所见所闻,小说才展开对权力的讽刺。比如,市委况书记,也就是夏侯最为崇拜的“我们老板”。尽管他从未正面出场,但在我看来却是小说刻画得最为生动逼真的形象,他的真实程度甚至超过了夏侯。“我们老板”是典型的权贵阶层,他深谙为官之道,在官场可以说是如鱼得水。在“我们老板”的身上,我们几乎窥见了当下权力占有者的种种丑态:利用手段欺下媚上、为自己伪造政绩、请“大师”谋求上位……当现实中的真实在小说里再度上演的时候,也就自然构成了对现实的批判。的确,没有比“自然”一词更能说明作家写作的姿态与其达到的效果。明明是不动声色地描绘当下官场生态,但这“自然”和“不动声色”本身就足以震撼到我们,也更具有强大的讽刺力量。究其原因,与其说是得益于小说情节的巧妙,不如说是小说所触及的现实的魔力,即权力寻租导致的堕落腐化在当下中国的愈演愈烈。换言之,小说是作家个人对现实的一种想象,但它暴露出来的问题却是集体性的,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现实”。不妨说,当我们身处的现实已然足够“荒诞”的时候,小说可能比现实更加“真实”。
    当然,作家陈世旭还不止于把《欢笑夏侯》写成现代版的《官场现形记》。一个极为明显的问题在于,小说在批判权力寻租的同时为何不写无权者的走投无路,而偏偏要借助夏侯阳光这个看似与官场中人不尽相同的人物呢?在我看来,这正是作家苦心经营的。夏侯深陷权力的牢笼却不自知。夏侯对“我们老板”崇拜得五体投地,欣赏他在中央领导睡过的床上睡一夜的丑态,把那些为自己贪污腐败辩护的短信奉为圭臬,更是敬畏装神弄鬼的“莫大师”……当他把这一切像传奇一样的讲给“我们”听时,夏侯却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也就是说,在夏侯那里,是非善恶已经被颠倒了过来。这些官场中的丑闻,他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最可怕的是,夏侯是那么真诚地信奉这些丑闻和潜规则,却没有丝毫的怀疑,深陷黑暗却又不自知。他已经把官场的权力的逻辑视作人生哲理,甚至成为一种信仰,以致于“我就像忽然听到一个幼儿园孩子嘴里说出的是老于世故的政客的心得。”
    不妨说,夏侯的悲剧正折射出权力对人性的异化。与其指责夏侯的无知倒不如看到真正左右他的权力的逻辑。而且夏侯越是真诚,也就越发陷入到黑暗之中无法自拔。或许夏侯到最后也意识不到自己究竟“错”在哪里。因为他是那么的真诚,只可惜他的真诚植根于权力的罪恶之中。作家对夏侯不无同情,他说:“从精神上毁灭这样一个孩子,比血淋淋的迫害更令人震撼。”
    (本文收入《2016年短篇小说选粹》,林霆主编,北岳文艺出版社即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